中国数据存储服务平台

2019年IBM发布多款存储新品,为什么印象最深的还是ESS 3000

朱 朋博

2019年,伴随着z15大型机的发布,IBM趁热打铁发布多款存储新品,包括能与Z大型机和LinuxONE服务器配合的高端存储DS8900F,包括经久不衰的磁带库产品TS7770系列,还有新一代的分布式存储ESS 3000,数据保护方案Spectrum Protect,元数据管理软件Spectrum Discover,云对象存储(Cloud Object Storage)等等都迎来更新。其中,ESS 3000的发布让人印象深刻,让笔者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IBM存储。

IBM的存储方案本来就品类多,今年一股脑的又发布这么多新品,要怎么梳理一下呢?

IBM副总裁、大中华区系统部总经理侯淼

对此,IBM副总裁、大中华区系统部总经理侯淼在谈到如今的IBM存储时,将IBM存储分为四大块:

第一,Storage for multi hybrid cloud,就是混合多云环境的存储构架,产品包括Spectrum Virtulize,IBM FlashSystem等;

第二,Storage for AI and Big Data,针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方案,包括Spectrum Scale,Spectrum Discover,COS(Cloud Object Storage)等。

第三,Modern Data Protection,就是现代数据保护,包括磁带、Spectrum Protect和Spectrum Archive 等。

第四个方面是Storage for Z,针对大型主机跟存储的结合,帮客户在混合多云环境下完成核心系统一体化建设。

在笔者看来,IBM的存储门类中,包括配合大型机的关键高端存储,成套的数据保护方案以及混合云存储方案都较为成熟一些,而面向AI和大数据场景的存储需求更有市场发展空间,所以,在IBM的存储方案里,针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方案更值得关注。于是我们看到,在2019年11月最新更新的产品中,最值得注意的是Elastic Storage System 3000(以下简称ESS 3000)。

首次采用容器化封装,兼容性、可靠性有优势

ESS 3000是ESS系列的第二代产品,第二代最主要的区别是将控制器从Power8换成了英特尔的x86 Skylake 14核处理器,采用active-active双活控制器设计,硬盘替换成了NVMe SSD,软件层面主要是Spectrum Scale(原GPFS并行文件系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分布式存储,IBM表示,该方案主要用在AI和大数据的场景。

IBM宣称ESS 3000是端到端的NVMe存储系统,机箱采用2U设计,可支持12块或者24块盘,未压缩容量支持369.6TB(24×15.4TB),每个控制器支持最大768GB内存。

之前很好奇IBM收购红帽之后,会对IBM的存储带来哪些影响,ESS 3000里采用了最新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x,也算是收购后紧密融合的一个标志,上一代ESS其实内置的系统也是Red Hat Enterprise。

值得一提的是,ESS里的Spectrum Scale(原GPFS产品)是容器化封装的,这是G它几十年来头一次以容器化的方式进行封装,其意义主要是能加快方案落地部署的步伐,容器是在互联网领域用的比较多的技术,IBM对新旧技术融合的做法也让IBM存储产品线显得更有活力,更年轻化。

ESS作为IBM的基于x86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与许多开源的x86分布式存储方案最核心的区别就是久经考验的GPFS(Spectrum Scale)文件系统了。作为商用的分布式存储方案,GPFS(Spectrum Scale)除了更成熟,更稳定以外,与许多基于开源的分布式方案相比,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全局统一命名和兼容性。

IBM大中华区系统部存储系统总经理吴磊

IBM大中华区系统部存储系统总经理吴磊表示,与许多开源方案相比,IBM的商用方案有更好的兼容性,而开源方案会随着开源社区的变化有一些影响,在系统升级时可能会存在兼容性的问题。IBM的ESS 3000尽管架构上有许多变化,但兼容性是IBM一直在丰富的,ESS 3000能完全兼容上一代产品,能利旧。

ESS 3000

所以,在部署中,可以单独使用一台ESS 3000,也可以与上代的基于磁盘的ESS产品搭配使用,横向扩展到较大容量。性能方面,每个 2U ESS 3000可提供 40GB/s 的读吞吐带宽和36GB/s的写入带宽,虽说性能相比DS8900F有差距,但作为分布式存储性能表现已经很高了。

可靠性方面,ES 3000通过Spectrum Scale软件的纠删码功能确保了数据可靠性。与传统 RAID 相比,纠删码擦除编码可以在数分钟(而非数小时或数天)内重建硬盘,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硬盘故障的影响,而且所需的存储开销更小,可提高有效容量以及数据完整性。

轻量化、现代化和年轻化

ESS 3000 的核心是 IBM Spectrum Scale,可以提供较为丰富的接口特性,能兼容各种经典常用的接口,比如POSIX,NFS,SMB等等,也能兼容各种新的接口,比如OpenStack Cinder,Swift,S3,甚至还兼容CSI(容器存储)接口,能对接各种类型的存储系统,比如兼容NVIDIA DGX系统(英伟达的深度学习计算平台)。

这也符合ESS 3000在AI和大数据场景中,经常需要将各个来源的数据进行对接,汇总处理等操作,然后以高性能满足AI和大数据计算需求的定位。有助于消除数据孤岛、简化存储管理并提供一致的高性能。

有细心的朋友发现,上一代ESS其实是Elastci Storage Server的缩写,而新一代的ESS 3000的话,是Elastic Storage System,感觉ESS 3000的范畴更广泛一些,似乎也透露出ESS 3000在使用场景上的泛化能力。

ESS 3000作为IBM新一代的存储产品,给人的感觉比较轻量化、现代化和年轻化。

它用时下主流的x86硬件搭建分布式存储,用时下最快的NVMe SSD提升性能,硬件上在减少专有设备的价值,价值点向软件迁移。面向的是AI和大数据这样比较新的需求场景。

所有一切都在显示出,这是一个非常主流的设定,符合当下发展趋势的产品。唯一有IBM色彩和独特优势的是GPFS文件系统,而这样的技术居然是以容器化的方式进行部署,以符合当下趋势的技术交付使用。

IBM 在2019年推出的新品有点多,新一代的云对象存储,磁带库产品,数据保护产品也好,或者在效率,在功能特性,在灵活性,在成本上的优化虽然也都有许多可观价值,但令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ESS 3000。

可以说,ESS 3000是IBM在新的存储竞争格局下推出的最符合时代特点的方案,IBM在紧跟行业趋势,同时不失原有的优势。人们对于IBM固有的印象应该改变一下了。

十二家对象存储厂商横向评比,优劣秒懂

朱 朋博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GigaOm的分析师Enrico Signoretti最近发布了《评估企业对象存储的关键标准》的报告,报告中汇总了市场上常见的对象存储厂商的服务,这些对象存储都遵循S3标准。

这些产品包括Caringo的Swarm, Cloudian的HyperStore, 戴尔易安信的ECS, 日立的HCP, IBM的Cloud Object Store, Minio公司, NetApp的StorageGRID, OpenIO公司,红帽的Ceph, Scality的RING, SwiftStack公司和西数的ActiveScale。

PS:据悉,目前西数的ActiveScale正在寻求出售,将来会怎么样还不好说。

该报告评出了Go Awards奖,评判标准有七个方面,包括:文件服务,多租户,安全性,性能,索引搜索,无服务功能以及云集成方面的表现。

Go Awards奖的提出旨在让读者快速全览整个市场,快速发现市场上比较好的实现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对用户的价值点。

同时,这个报告还用了六个常见的指标来评估产品方案,这六个数据包括$/GB,效率,灵活性,管理性,生态支持和TCO。

Signoretti详细解释了每个关键参数指标的意思,也解释了为什么授予厂商这个奖。

图中厂商放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就是从高端玩家到相对普通的玩家,也给了大家参考的图标,就好比游戏玩家喜欢看的显卡天梯图和CPU天梯图一样,按照性能来选方案。

要怎么备份容器化应用所需的数据呢?

朱 朋博

你是怎么备份容器化应用所需的数据的呢?

存储咨询专家Chris Evans在Blocks & Files的采访中表示,缺少备份容器化应用所需数据的参考架构,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如果要备份这些数据,要采取哪些策略呢?

  • 在基础设施层上备份数据,也就是在存储阵列或者超融合系统上进行备份。
  • 如果有容器用到了基础设施上的存储资源,那么就把这样的容器全备份下来。
  • 以容器构成的应用为单位,只要这些容器用了底层基础设施资源,那就备份这个应用。

Kasten是美国加州的一家存储初创公司,Kasten认为应该用第三种方案,当应用中用到了容器的时候,也就用到了底层的服务器存储以及网络资源。

在有逻辑卷或文件的存储阵列中,很难将单个应用程序容器与无数其他应用程序容器隔离开来。

如果在容器层备份和恢复数据的话,如果只是备份单个容器而不管别的容器的状态的话,可能会造成不一致的风险。

Kasten是德语“盒子”的意思,这家公司是CEO Niraj和工程副总裁Vaibhav Kamra在2017年1月成立的,两人在大学时期就是好朋友,毕业后先后一起在Maginatics和EMC上班,2017年三月份种子轮融资300万美金,2019年8月份A轮融资1400万美金。

Kasten表示有许多企业级用户,但没有说具体是哪家企业用户。

Kasten的软件叫K10,为云原生应用提供备份和恢复服务。

它可以与本地和公有云上的k8s集成,K10使用k8s的API来发现应用堆栈和底层组件,执行生命周期管理的操作。

它支持NetApp,AWS EBS,DELL EMC和Ceph方案,支持容器存储接口(CSI),K10可以使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来减少容量和带宽占用。

Kasten表示K10比原有的产品能便宜十倍,而且比使用卷快照来恢复数据的方案快90%。

K10还有一个迁移功能,可以将整个应用堆栈和数据在跨集群,跨区和跨云厂商之间来回迁移。

有人说了,有必要这么来回迁移吗?Kasten表示:有啊。

在灾难恢复,解除厂商绑定,需要把数据发送到测试环境,以及做持续集成的环境就非常重要啊。

为什么这家全闪厂商不看好QLC,看好希捷多臂磁盘

朱 朋博

一直以为全闪存厂商是闪存最大的拥护者,为什么Infindat这么不看好QLC呢?

最近一则消息显示,Infindat不打算采用QLC打造全闪产品了,主要是因为大规模部署的闪存阵列都太贵了。

Infindat的InfiniBox能达到10PB有效容量,同时,依靠DRAM做缓存来提高数据访问能力。

而现在,Infindat正在开发计划在明年发布的Availbility Zone(AZ)集群技术,有了这项技术之后,一个集群里能放置最多100个阵列,每个AZ能达到最多1000个PB的有效容量。

Infinidat认为,当所有全闪存阵列做到多PB级别的时候都会进入死胡同,因为每TB的闪存比磁盘的成本还是高出不少的,而且磁盘的使用寿命更长一些,关键是,有内存作为缓存之后,访问性能要比一般的全闪存阵列要好的多,根本没理由用闪存了。

1PB的磁盘需要的钱跟1PB相比差出不少,而且一定容量下,磁盘的耗电量更少一些,当规模扩大一千倍,成本差异就更明显了。

Infinidat的三位高管向Blocks & Files网站的ChrisMellor做了一些补充,内容整理如下。

Infindat的做法与主要的竞争友商PureStorage和NetApp以及VAST Data都不一样。

近来兴起的QLC SSD在价格上更接近磁盘,比主流的TLC的寿命更短一些,为了用上QLC,不得不重新配置OP(预留空间),不得不更新一下控制器软件。

VAST Data单纯以QLC闪存层来做容量型存储,而NetApp也计划在明年推出基于QLC的全闪存阵列。今年八月份,PureStorage也宣布了FlashArray//C上使用QLC。

之所以大家都选择QLC,是因为与nearline 7200转磁盘相比,NAND的访问速度还是明显占优的。

然而,QLC的可靠性表现上是在不尽如人意。

Infindat的CTO表示Infinidat要押宝磁盘,要破除闪存终将干掉磁盘的论断。

当企业级存储进入EB时代,人们就会发现,NAND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而磁盘将拯救企业级存储行业。

Infindat方面的专家还表示,我们不是不能用QLC,但是考虑成本和可靠性上的差异,QLC并不会提升性能,但一定会显著提高成本。

QLC的成本是nearline SAS磁盘的十倍,而可靠性方面简直不要太差。

Infindat的市场营销副总裁表示,100TB左右规模的用户用全闪存就很好,但当规模在1000TB甚至更大的时候,磁盘更合适。

以TB来算,每TB的磁盘的功耗比SSD更有优势,当规模扩展到10PB的时候,优势也会放大。

当谈到对于未来磁盘的看法时,Infindat表示看好希捷的多臂(multi-actuator)磁盘技术,并且在跟希捷做一些深度合作。

百度与浪潮联合发布首款支持OAI和液冷整机柜AI 计算产品X-MAN4.0

张 妮娜

荷兰当地时间9月27日上午,OCP Regional Summit 2019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会上,百度与浪潮联合发布全球首款基于OCP OAI(Open Accelerator Infrastructure)标准和液冷的AI计算新品X-MAN 4.0。该产品可支持各类符合OAM(OCP Accelerator Module)规范的加速器,驱动AI计算平台对各类加速器模块的开放与融合。

X-MAN4.0整机柜最大可支持32个AI加速器构建的互联集群,它同时符合ODCC天蝎 3.0规范,支持液冷散热方式,适应大规模数据中心以整机柜的形式进行高密度、规模化部署。

百度超级AI计算平台X-MAN4.0

推动AI加速器技术的开放融合

OAI标准是OCP社区的一个技术小组,由百度主导并联合Facebook、微软等针对AI硬件加速模块和系统设计进行标准制定,计划开发OAI、OAM、UBB、HIB等9个开放技术规范,这些技术规范内容涵盖了结构设计、温度、管理、供电、硬件安全性、可用性等诸多方面,以促进不同AI加速器技术的开放融合,让AI计算平台设计更加敏捷,产业配套更为简化。目前,OAI小组已经公布了正式版的OAM标准,OAI-UBB(Universal Baseboard,通用基板)标准即将公布。

社区已经有数十个成员支持了OAI系列标准,包括百度、Facebook、Microsoft、Google等Tier1互联网运营商用户,以及Nvidia、Intel、AMD等AI加速器供应商,同时包括浪潮、IBM等计算方案供应商。

OAI标准得到广泛支持

百度副总裁侯震宇表示:“OAI标准将极大提高不同AI硬件加速模块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加速新AI硬件加速模块的大规模落地应用,全球AI硬件生态系统都会从中受益。”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虹莉表示,OAI标准是AI计算产业变革的技术纲领,此次基于OAI标准的X-MAN4.0发布,让纲领变成现实。从技术规范到产业标准的升级是OAI发展关键,浪潮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骨干作用,促进AI走向开放,赋能更广泛的AI客户和AI应用。

业界首款支持OAI标准和液冷散热的整机柜AI计算产品

此次X-MAN4.0采用了OAI系列技术标准,是百度超级AI计算平台X-MAN系列产品的第四代产品,单节点可以支持8个AI加速器,加速器之间采用8 port HCM(Hybrid Cube Mesh)互联架构,双向通信带宽高达56GBps,保证了AI加速器性能的发挥。在单个机柜层面,X-MAN4.0最大可支持32个AI加速器构建互联集群,具有极好的可扩展性。

X-MAN4.0同时符合ODCC 天蝎 3.0整机柜规范,高度为4SU(182.5mm),宽21英寸(536.0mm),长度850mm,支持风冷散热方式,也支持液冷,采用更高效的48V供电方式。

百度X-MAN系列产品多项技术行业领先,如X-MAN1.0首次实现AI计算硬件解耦架构、X-MAN2.0首次将冷板式液冷散热技术应用到AI计算产品里、X-MAN3.0首次倡导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此次百度将相关设计理念贡献到OCP并主导 OAI标准制定,并实现了首款支持OAI标准及液冷散热的AI计算产品。浪潮作为百度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一直在参与X-MAN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构筑融合的计算生态

开放计算2012年兴起,短短几年就成为重要的产业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开放计算各类标准得到了各个互联网运营商以及方案供应商的支持,完成了从技术规范向产业生态的升级。浪潮不仅是OCP成员、也是ODCC和Open19的成员,从贡献SPEC、参与开发标准到牵头标准制定,浪潮在OCS、Open Rack、天蝎等开放标准的产业化过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9 OCP Regional Summit浪潮展区

Portworx原生于Kubernetes 携手富通云腾拓展企业容器应用市场

张 妮娜

在八月底的VMworld 2019大会上,VMware CEO Pat Gelsinger提到:“我们(VMware)将全心投入Kubernetes。”而在2014年,有一家公司早已ALL IN Kubernetes,他就是美国容器存储公司Portworx。

Portworx是基于Kubernetes原生的存储以及数据管理平台。如今,原生于美国的技术公司正在积极拓展中国区业务,为了快速打开国内市场,将容器技术更好地推广到中国企业中去,2019年5月,Portworx与富通云腾开展了战略合作。

深耕Kubernetes五年的Portworx

数据统计公司451 Research研究表示,76%的企业将在3年内使用Kubernetes。而早在2014年谷歌发布Kubernetes的时候,Portworx的创始团队就看到容器市场的火热前景,决定成立Kubernetes原生的存储以及数据管理平台。Portworx亚太地区总经理董志华谈到:“Portworx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把容器应用管理好,把数据应用做好。”

与其他同类公司不同的是,Portworx一开始就是从容器应用层面设计的,技术程度已经领先同类公司16-18个月。Portworx主要提供了DevOps设计的有状态容器解决方案。使用Portworx,用户可以在任一架构上使用任何容器调度器管理所有的数据库或有状态服务,包括Kubernetes,Mesosphere DC/OS和Docer Swarm等。同时Portworx还解决了DevOps团队在生产环境中,运行容器化数据库及其Docker有状态服务时最常遇到一些问题。

此外,Portworx解决方案已成为各种公有云的市场伙伴,使得企业客户可以拥有更加灵活的容器应用部署方案,同时使企业容器应用达到多数据中心高可用的生产部署水平。

目前在Kubernetes中,Portworx是在被最广泛应用的数据平台。其在北美乃至欧洲均有广泛的用户基础,涉及通信、零售、汽车、制造等领域,包含美国四大通信运营商之一的T-Mobile、美国通用电气、IBM、蔚来汽车、家乐福、Adobe等行业巨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应用,Portworx意识到是时候去开拓中国市场,帮助中国企业积极拥抱和发展云原生、容器、开源等技术,并应用到自身数字化建设上。

看中交付能力 牵手富通云腾

目前,中国的企业级容器应用市场还在起步阶段,在数字化转型的今天,大多数企业CIO尚未关注到容器所能带来的正向变革,而国外早已将容器技术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应用重点。

聚焦企业级服务的富通云腾也意识到,容器技术将为软件开发和系统运维带来颠覆性的突破,随着容器技术的普及,企业系统开发和管理的效率也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富通云腾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技术实力,通过挖掘企业上云痛点,为企业提供涵盖咨询规划、迁移部署、运维管理、系统优化、人员培训全生命周期的“全栈式云管理服务”。富通云腾切实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交付结果为导向。这一点,与Portworx的服务初衷不谋而合,即用户无需进行任何投资,Portworx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帮助用户提高资源应用效率。

“建立合作关系,不是为了转售产品。Portworx看重的是富通云腾有能力帮助客户将传统架构变成容器平台。如果没有深厚的企业IT系统服务经验,是无法理解和处理繁杂的企业系统架构的。”Portworx董志华谈到。

富通云腾负责产品技术研发的副总裁戴思弘表示,云计算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通过云原生设计实践、容器、DevOps等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IT基础架构的数字化转型并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从云应用角度看,以前企业系统架构在虚拟化的消费阶段,随着现在自动化部署和开发技术的变革,以及应用的持续开发、持续发布的要求,客户的应用也需要更加灵活的架构来支撑。容器技术越来越重要,而业界却没有企业级的容器存储数据管理的服务。这正是富通云腾和Portworx选择合作的契机。”

基于Portworx在容器存储领域的领先水平,以及富通云腾多年的企业级服务经验,双方将在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层面展开战略合作,依托各自所在领域的能力补充,拓展企业级容器应用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云化,而基于云原生的架构设计、开发与部署,将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平台的弹性以及分布式优势,更好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

金山云周超勇:QLC或将引发CDN行业新一轮的增长

朱 朋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9年全球CDN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21亿美元,其中,超过50%的互联网流量通过CDN进行加速。随着5G、IoT、AI等技术的兴起,网络流量只会越来越大,CDN市场会越来越大。

从CDN服务厂商的角度来看,CDN行业因为云CDN的入局,在2015年前后的市场中掀起了疯狂的降价潮,进入到2019年,CDN市场基本稳定,CDN厂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资源规模。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新业务形态和可预期带宽规模的又一次大爆发,CDN行业必须思考降低成本的途径。基于此,金山云携手英特尔开创QLC在CDN行业中应用先河,一举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近日,在第十一届英特尔互联网数据中心峰会(2019 Intel IPDC Summit)举办期间,金山云CDN首席架构师周超勇和金山云技术总监斯文接受采访,介绍了金山云CDN业务上的新的探索与尝试。

金山云CDN首席架构师周超勇(中)和金山云技术总监斯文(右一)

提升单台设备服务能力

周超勇介绍说,金山云CDN业务增长迅猛,储备带宽突破100Tbps规模。CDN行业是成本敏感型行业,随着带宽的增长,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提高单台设备的服务能力是金山云CDN研发团队的工作重心之一。

所谓单台设备的服务能力,主要是指单台设备所能提供的加速带宽,而服务器透过带宽输出的数据流量往往受限于磁盘I/O,磁盘的带宽低就算网卡再快也无济于事。换言之,在CDN节点的服务器上,磁盘才是单台服务器服务能力的瓶颈。

为了提高单台服务器的服务能力,金山云选择了英特尔今年新发布的第二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加上QLC NVMe SSD和25G网卡的解决方案,从计算能力到存储能力都有大幅提升。

普通SATA HDD的混合读写能力是40MB/s,普通SATA SSD的混合读写能力是150MB/s的水平。金山云CDN实测发现,混合读写场景下,英特尔的QLC NVMe SSD读性能达到3GB/s,写性能达到1GB/s,多盘加持下的单台服务器IO能比较充分地发挥25G网卡的吞吐能力。

去年开始,英特尔在市场上推出创新的QLC NVMe SSD,单GB容量成本(Price per GB)相对于TLC有了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写寿命(DWPD)相对于TLC NAND也有所降低,金山云最初是有所顾虑的,但经过了许多理论计算和真实业务测试,并且在软件上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和技术革新后,最终有了QLC在CDN场景下的第一次突破性的应用。

2019年8月,金山云在生产环境上线这一解决方案后发现,单台服务器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四倍。虽然,单台设备的成本有所增加,但是整体性价比以及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降低CDN运营成本

单台设备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提升性价比,更重要的是,新的方案能降低金山云CDN业务的运营成本,这点对于成本敏感型的CDN行业至关重要。

CDN行业IT资源方面的投入成本一部分是硬件购置成本,而更主要的是另外一部分带宽成本。带宽成本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户访问边缘节点产生的带宽成本,为正常业务消耗,另一部分则是回源带宽成本,通常由CDN厂商承担。所谓回源带宽成本是指CDN节点从源站获取资源过程产生的带宽成本。金山云CDN技术总监斯文介绍说,金山云CDN使用QLC加上高端的CPU和网卡之后,可以建设更大的节点,合并回源带宽,从而减少回源带宽成本。

CDN的基本原理是,每个CDN节点需要从源站获取数据并缓存到本地,当终端用户需要这些数据的时候,网络会直接从最近的CDN节点获取数据,用户的加速体验会比较好。但是,当用户访问CDN节点上没有的数据时,就需要从源站获取这些数据,这就是回源,回源占用的带宽是CDN厂商日常最耗费成本的地方。

对于金山云CDN来说,单台设备服务能力的提升,首先意味着同样硬件配置的节点可以提供更高的网络流量输出能力;其次,从金山云CDN整体业务规划和带宽规模来看,单个CDN节点的服务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之后,就可以建设更大规模的节点,满足支撑100Tbps带宽的成本要求,满足低延迟、高吞吐量和业务全覆盖的目标。这就是金山云CDN选用第二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QLC+25G网卡方案最终能降低成本、获得竞争力的原因。

或将震动CDN行业

周超勇介绍说,在CDN上采用第二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加上QLC NVMe SSD和25G网卡的解决方案,在行业是一次颠覆,并且认为未来可能会震动CDN行业,引发CDN市场版图的变更。不过,新硬件的引入存在一定的门槛。

周超勇表示,原来的瓶颈主要是硬件,而现在硬件的提升又给软件带来了很大的优化空间。金山云CDN在英特尔专家的协助下克服来自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多重挑战,已经将单台设备的服务能力提升了4倍,但同时也表示,这一结果离硬件能力的上限还有大约30%的距离,仍有很大空间去做优化提升。

金山云CDN在技术上大概领先业内一年。软件优化和革新体现了金山云CDN技术积累的优势,这也是除了成本以外,金山云跟友商拉开差距的地方,而新的硬件方案的引入可以帮助金山云CDN巩固优势。

Synology 2020五大亮点解构“数据生态”,群晖助力企业变革之路

宋 家雨

中国上海─ 2019 年 9 月 20 日─ 群晖科技 Synology 2020 年度大会在上海举办,近 700 名企业技术管理者、科技爱好者、群晖合作伙伴们一起,共同探究企业数据管理中的协同、融合与安全。多年来服务企业客户的实践,让群晖深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决策的层面,更应该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流程中,在这场变革中,“数据”就是“灵魂”。因此,Synology 2020 大会围绕数据,完善企业级产品体系,推出覆盖高性能、高可用、高密度需求的8款企业级存储新品。同时,针对企业混合式的环境,群晖发布了一系列适合企业提升存储性能、优化服务器管理、加速企业应用落地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会中,群晖也邀请到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基础架构与运维总监、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南京市钟英中学信息中心主任,围绕基于边缘架构的信息化布局、智能制造、教育信息化 2.0 等话题,共同分享了不同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机遇和挑战。

“群晖成立将近二十年,以软件思维定义 NAS,发展多元的软件应用和服务,已成为家用 NAS 的代名词。同时群晖也以一机多用的存储,解决了许多中小企业需求,在商用市场交出亮眼的成绩单,”Synology 中国区总经理陈予建表示,“数据的所有权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群晖观察到中小企业对于数据保护的需求,致力于成为企业安全的数据银行,让每一个企业都能够真正的了解、管理和驾驭数据,成就未来的商业蓝图。5G 时代即将到来,未来本地存储和云的界限将会更模糊,群晖融合本地 NAS 和公有云,实现云备份、云扩容、云容灾。同时,除了将 AI 技术应用在 Synology Photos,群晖也将推出内建显卡的 DVA3219,利用显卡的算力为影像学习加速。”

20 年来,网络在带宽和速度上有着量和质的巨大进步,内容被数字化,也进一步推升了数据的量呈现大爆发,而有今日所谓的大数据。在群晖生态圈中的合作伙伴——希捷科技也见证、助力了大数据的爆发。会上,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也出席了 Synology 2020 大会,她表示:“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希捷与群晖与无缝匹配,为市场提供可靠、安全以及高性能的解决方案,希捷雷霆企业级 SSD 装配入群晖 NAS 设备,打破性能瓶颈,为数据分析、影片后制、虚拟化环境作业,以及需高 IOPS 与低延迟的数据密集应用提供强劲的性能。期待未来共同携手,为用户提供更多可靠的数据解决方案。”

针对存储性能、服务器管理、企业应用三大主轴,群晖推出以下全新解决方案:

性能加速双引擎:SSD缓存提速+数据压缩算法

  • 随着 SSD 即将迎来市场拐点,越来越多用户在 NAS 中增加 SSD 缓存。Synology 大幅更新 DSM 对 SSD 缓存的支持,全新 SSD 缓存支持将元数据锁定在 SSD 缓存,大幅改善搬移、删除大量数据的性能,可提速高达 5 倍。
  • 支持全新即时文件压缩,通过 Zstd 算法将文件进行压缩,压缩率高达 50%,可节省近一半的传输所需时间,同时也延长 SSD 寿命。

化解服务器管理难题,造就更加简易高效的存储平台

Active Insight——主动式的数据洞察平台,充分利用云优势,从大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帮助用户预测、分享、解决服务器问题:

  • Active Insight 提供视觉化的仪表盘,让用户实时监控服务器资源使用和性能状态,即时掌握警报信息。
  • 当服务器出现异常状态,Active Insight 会发出预警并且提供详细的操作建议、自动分析并且提供解决方案,让用户在潜在风险造成损失前,即可有效控制状况。

支持光纤通道协议,存储管理平台管理再进化:

  • SAN Manager:指定机型将支持 FC 扩展卡,为企业提供更多元的存储解决方案 ,集成 NAS 和 SAN,提供统一的存储平台。
  • 提供集中存储控制服务,在 VMware Vcenter 可以直接管理 NAS 的存储空间,并且提供“一键优化”功能让随机存取 IOPS 提升高达 50%。

扩大应用场景,驱动企业办公变革

  • Synology Directory Server:Synology 提供免费的域控服务器,集中管理用户帐号、权限以及群组规则。全新 Synology Directory Server 支持双域控制器互为冗余,为企业提供更稳定的服务。
  •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面向多平台的备份一体机方案,大型集团、药厂皆采用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保护企业重要数据资产。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新增支持无感知备份功能、灵活的按需还原、Windows Hyper-V 备份,为企业的数据保护再添利器。
  • Synology Drive:随着越来越多大型企业采用群晖企业云盘,应用需求也日趋多元化。新版本 Drive 按需同步支持在电脑客户端上浏览所有文件,只有需要使用时再下载到本地,并且新增支持 Mac 。Drive 网页端也推出了全新的预览体验,让用户可以在网页端直接查看常用文件格式,无需下载档案。Drive 也为大型企业的 IT 管理进一步优化,更完整的日志记录,让系统管理员可以跟踪文件流向,避免权限滥用。

台新机种齐亮相

回应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需求,Synology 推出针对高性能、高可靠、高密度三大核心能力的企业产品:

  • 高性能:群晖全闪存 FlashStation FS 系列,包括 FS3400、FS3600、FS6400;和企业级支持高速 SAS 接口的 SA 系列,包括 SA3400 和 SA3600。
  • 高可靠:为虚拟化环境打造、具备双主动控制器架构的 UC3200,适合政府平台或银行业务系统使用;具备主被动架构的双控机型 SA3200D,同时可运行 DSM 操作系统的完整应用与文件服务。
  • 高密度:HD6400——群晖首款 4U 高存储密度服务器,最高可提供 960TB 存储空间,节省 60% 的实体空间,为企业节省机房建设成本也便于集中维护管理。

同时,群晖推出 DVA3219,搭载 NVDIA GeForce 显卡,应用深度学习强化影像分析能力。目前 DVA3219 可以应用在视频监控,将杂乱无章的影像信息转换为精准的信息,提升计算人流、辨识外来入侵物体的精准度。

持续优化家用 NAS 使用体验,从照片管理和下载开始

  • Synology 推出全新照片管理套件 Synology Photos,整合广受用户喜爱的 Photo Station 与 Moments 特色,具备快速显示、灵活方便、精准搜索的“快、狠、准”三大亮点,无论从上传、AI 智能分类、管理、搜索、分享,一个套件就能满足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的需求。群晖用户也可以从 Photo Station 或 Moments 平滑升级到 Synology Photos,保留原本的文件夹、标签和分享链接。
  • 群晖与迅雷合作,推出“玩物下载”套件,在群晖 NAS 安装玩物套件并且绑定迅雷帐号后,可以直接将下载的多媒体文件存储在 NAS 里,搭配群晖支持 4K 硬件转码的DS418play、DS218+等机种,从下载、观看到管理视频,一气呵成。同时,群晖 NAS  绑定迅雷账号后,享有免费的三天迅雷会员试用期。

在名为“驾驭数据,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中,来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钟英中学的 IT 专家分别就连锁企业、制造、教育行业发表趋势与数据管理实践心得。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基础架构与运维总监王威表示:“新东方拥有 1000 多个校区、超过 40000 间教室,目前正在迈向智慧校区阶段,搭建边缘化的云服务基础设施。群晖非常适合非数据中心的应用,帮助我们实现分支机构 IT 设施标准化、全国校区教学课件缓存,同时降低了我们的备份成本。”制造行业正迈向工业 4.0 阶段,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关永锋针对智能制造发表了他的看法:“要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就必须对生产数据集中管理、完善保护。我们每天产生的生产数据非常庞大,一个设备生成的 log 文件就是好几百个 G,所以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就是我们生产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群晖可以很好的帮助采集、备份生产线上的数据,相较于其他服务器,操作界面对于运维、作业员、工程师,都是非常简单的。”针对教育信息化 2.0,南京市钟英中学信息中心主任樊向阳发表了他的看法:“教育信息化进入 2.0 时代,更多的是从硬件转向软件,从应用驱动教学,群晖丰富的应用套件帮助我们实践教育信息化 2.0。我们使用群晖 NAS 同步老师教学课件、搭建教学视频库和班级相册,实现了许多智慧教育创新性应用。”

Synology 2020 发布会中,希捷科技、WD 西部数据、京东云、迅雷、Fortinet 也展出存储、备份、云计算、网络安全等解决方案,展现群晖 NAS 在不同场景与行业中的应用。在 Synology 2020 发布会中,希捷展示针对不同场景与用户设计的一系列硬盘,包括用于网络附加存储(NAS)应用的 16TB 希捷酷狼(IronWolf®)和希捷酷狼 Pro(IronWolf® Pro)硬盘,以及新款的高密度存储解决方案——希捷银河 Exos X16 系列 16TB 企业级氦气硬盘与希捷雷霆固态硬盘。

关于 Synology 群晖

群晖站在数据管理前线,不断创新与使用新技术,持续为 NAS 的应用开发更多可能性。群晖提供数据存储、备份、文档协作、视频监控管理与网络架构解决方案,在推进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助力用户打造集中化的数据管理平台并且简化 IT 管理流程,是群晖的唯一目标。 

全闪or混闪?企业应该如何抉择

张 妮娜

全闪or混闪?这是困扰很多企业IT部门的一个问题,全闪存储有着极致的性能,但由于在使用寿命、成本等方面的原因让很多用户踯躅不前。而近年来,随着闪存介质价格的降低,以及闪存算法和功能的不断优化,全闪存储逐渐受到青睐。

全闪or混闪?企业该如何抉择

存储阵列根据软件栈和硬件设计的区别,分为混闪和全闪两种存储形式。

对于混闪存储,由于过去SSD的寿命问题和价格偏高,SSD大部分时间作为性能提速技术出现,一般如二级缓存、自动分层技术,HDD作为主要存储介质的使用,通过SSD与HDD的混合使用,达到存储性能提升的目的。

全闪存储是软件栈全面针对SSD介质进行优化,同时使用SSD作为存储介质的存储系统,充分利用SSD介质的低延迟和高IOPS等优势,为企业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性能保障。

那么,全闪存储与混闪存储各自的优劣势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从性能上来看,全闪存储由于使用了SSD闪存介质,加之在软件栈上针对闪存介质和整个存储系统进行了算法的优化设计,可以用更小的容量空间带来更高的IOPS以及极低的响应延迟。而混闪存储如果要做到这么高的性能,特别是针对随机的小块数据读写访问需求时,要需要配置更多的硬盘来进行并发,从而达到近似的性能值,但这样会带来存储空间的浪费,因为客户可能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存储空间,成本投入也非常巨大,机房部署时,物理空间也会相应增加。

从稳定性与可靠性来看,SSD的寿命一般要低于HDD磁盘,这是当前很多用户对于全闪存储的一个重要顾虑,也是全闪存储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全闪存储由于去掉了存储里的最后一个机械装置——用晶体管芯片实现的SSD代替了机械臂加磁头的HDD,所以整体的功耗比混闪存储更低,工作温度范围更大,也不必过于担心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物理震荡、冲击带来的存储系统安全影响。

从成本来看,SSD的同容量成本显著高于HDD,因此在对于大容量为主、顺序读写为主的侧重高带宽与延迟不高的应用场景下,混闪的部署成本依然要低于全闪,这也是混闪目前仍然大量部署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闪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尽管客户对于全闪在使用寿命、成本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顾虑,但是全闪的发展依然势不可挡。Gartner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固态存储(SSA)销售额达到25.13亿美元,占整体ECB存储市场的46.8%,同比增长22.3%;而大中国市场固态存储市场销售额1.56亿美元,增速更是高达约80%。之所以能够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归根结底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全闪的优势得以凸显。

首先,数字化转型使得金融、政府、医疗、教育、能源等客户对于存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金融系统中的联机交易、网银、ODS,运营商的Billing系统、CRM系统等核心系统,通常要求存储系统的性能可达到5000-6000 IOPS/TB,混闪难以满足这一性能要求。另外,HDD为主的传统存储由于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原因,响应延迟一般在5ms以内,难以进入1ms的响应延迟范围,但是全闪存储可以达到1ms以内的响应延迟。

其次,闪存介质的价格正在不断缩小和HDD的差距。另外,使用闪存介质优化后的存储系统,在功耗和相同IOPS下的物理空间利用 ,分别最大可下降80%的功耗和85%的物理空间需求,功耗的下降意味着供电和制冷损耗都会产生相应的下降,总体拥有成本(TCO)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在线重删、压缩等操作可提升SSD可用容量

第三,全闪存储的业务稳定性与数据可靠性都在不断提升。以浪潮全闪存储为例,浪潮全闪存储具备在线的重删、压缩功能,在软件栈算法层面会先在缓存中进行零散数据合并,整理成大于512KB的条带之后再保存到后端SSD中,这样减少了SSD盘的擦写次数,有效降低了SSD的写放大效应,延长了SSD的寿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此外,浪潮还针对闪存算法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全局磨损均衡算法、SSD介质的元数据保护算法、SSD内部RAID算法、坏块管理算法、NAND介质纠错算法等,可以提升SSD介质稳定性。同时,为了提升SSD介质寿命,优化GC(垃圾回收)算法,更大程度上地提升SSD介质本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SSD介质内RAID算法为例,可以避免颗粒内Die失效、颗粒本身失效。

浪潮全闪存储

在存储平台层面,当单盘自身无法恢复数据,面临整个SSD失效时,浪潮全闪存储可以实现通过InRAID方式恢复坏盘数据,从而使得整盘数据恢复到新的SSD存储介质上,另外配合浪潮AIOps智能运维系统,可以监测整个存储系统的SSD使用情况,AIOps的智能运维平台内置AI算法,通过收集过往实际部署环境中的存储介质数据,用于机器学习,会根据客户当前负载压力来预测出SSD介质的寿命。经过实测,浪潮SSD介质配合浪潮全闪存储的软件栈优化算法,可以实现全流程的写放大小于1,使得SSD寿命可以正常使用长达5-10年。

技术创新+市场推动 浪潮全闪存储两大策略

除了技术的创新之外,浪潮还启动了混闪免费升级全闪限时促销活动,从7月1日至9月30日,只要是新签的AS5500G2、AS5600G2、AS5800G2存储订单,都能享受“混闪免费升级全闪”的待遇——这几款浪潮存储产品原本的1.8TB SAS硬盘将会被免费升级为1.92TB SSD,价格不变、性能提速10倍以上,物理容量还多6%。

浪潮存储促销:混闪免费升级全闪

浪潮存储孙斌:新数据浪潮下的新存储之道

朱 朋博

在企业眼中,数据被视为如石油、如电一样重要的生产资料,面对汹涌而来的繁复多样的数据,原有的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利用方式已经捉襟见肘,企业必须找到新的数据存储应对之道,在探索新的存储之道的路上,浪潮凭借多年来不断的创新和实践,已成为全球TOP级存储厂商,浪潮提出的“云存智用 运筹新数据”的理念值得关注和参考。

新数据时代

如果说,一切记录都可以用数据来表示,那就可以说数据始于结绳记事,数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数据记录的载体从甲骨文,竹简,羊皮,纸张,变成存放在磁带里,磁盘里,SSD里的0101,虽然变化一直到在,但不变的是,数据记录的信息其作用一直很重要。

数据信息的记录者,一开始只是人群中的少数,而现在每个人手机里能存储的信息量堪比图书馆。分析机构给出的数据说,过去两年来产生的数据是过去多少年来产生的数据量的总和,数据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产出。

数据的产出者已经不仅仅是人了,机器也在不知疲倦地产生各种数据,最近的一组数据显示,机器产生的数据量已经超过人类活动产生的数据了,机器成为数据的主要生产者。此外,数据的类型也越发多样化,除了常规的各种文件数据,数据的数据(元数据)也越发重要。

从媒体到企业的决策者们,都将数据视为如石油、如电一样重要的生产资料,许多企业在思考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找出有用的数据来做分析,以此来获取竞争优势,然而,一个残酷的数字摆在企业面前,只有5%的数据被分析利用了。

所以,在新的数据时代,企业必须找到新的存储之道!

新数据时代,对企业存储提出了哪些挑战?

企业首先要思考数据如何存储的问题,身处云计算发展上升期,数据要放在本地数据中心还是公有云上呢?

有调研数据显示,存储在云数据中心的数据量开始超过存储在个人终端中的数据,而且,去往云数据中心的数据量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然而,这样的情形不会在企业级市场复制,但上云的趋势是一致的。

企业用户不会一步就位把数据存放到云上,而会在考虑成本,隐私,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然后在本地数据中心和公有云数据中心间做出权衡。这一过程中,本地数据中心的创新者和云计算的创新者不断探索新的边界,两者在试探中走向融合,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能让数据在云上和云下能自由流动。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自有数据中心云化,存储产品技术要云化,各种应用要进行云化,需要面向数据的基础设施云化,存储系统中的应用更多地池化,总之就是用云的能力存储数据。

企业第二个要思考的就是如何高效地使用数据,不难想到,智能是重要的数据工具,要求企业应用具有智能化,用智能的能力使用数据。

作为在国内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服务器厂商,浪潮看到了AI应用上的变化,浪潮存储产品线副总经理孙斌在2019全球闪存峰会上表示,AI已不仅是创业公司、云服务商专有的技术,AI已经进驻需要图像、视频、语言理解等技术的传统行业,包括银行、保险、快递等等。

浪潮存储产品线副总经理孙斌

浪潮早就看到了智能的发展趋势,作为全球市场上都颇具影响力的存储厂商,浪潮在2017年以来就率先在业界倡导智能存储,提出了智能存储的三个范式:在运维上面提供智能化;用智能进行故障预测;把智能技术应用在存储软件栈上,让应用找到合适的存储类型。近几年来,企业级存储厂商打造新的智能存储方案时也都遵循了这三个范式。

服务器以及存储的智能化只是实现智能的一步,只是基础设施层面的变革,最用户来说最直接,最重要的还是应用的智能化。

孙斌将应用的智能化发展过程总结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处理像机器翻译这样的通用问题,第二阶段是进行不确定性的和推理,第三阶段是做特征映射,第四阶段就到了数据时代,这个时代深度学习开始流行,可以自动进行特征抽取。

应用智能化的四个发展阶段对存储的需求也在变化,最开始要解决存不存的下的问题,然后又多了一个取得够不够快的问题,数据的增长速度太快以致于数据的处理能力捉襟见肘。

孙斌总结道,用户对于存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包括IOPS和延迟两个方面:

IOPS方面。以前用户只是简单追求IOPS,追求用同样的资金购买多少个IOPS(IOPS/$),已经演变到了在每TB空间里面能提供多少IOPS(IOPS/TB),考虑每瓦特能提供多少IOPS(IOPS/Watt)。

延迟方面。智能应用对存储的要求以前是1毫秒级别,后来变成0.1毫秒的级别,现在追求微秒级,智能应用现在越来越关注延迟,闪存存储的发展让延迟优化变为可能,从介质层到接口不断优化,这种优化后人们愕然发现,CPU和软件堆栈成了瓶颈。

浪潮的新存储之道——云存智用 运筹新数据

在存储需要云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作为一家全球市场TOP5的存储厂商,浪潮如何打造下一代产品方案呢?

2019年,浪潮提出了新的存储之道——云存智用,运筹新数据。顾名思义,就是用云计算处理数据存储的问题,管理好各种各样的数据,在用户的本地数据中心,帮助用户解决整个存储资源的池化、云化和跨数据中心的数据流动的问题,用智能的能力使用数据,用智能的能力管好存储。

具体而言,浪潮发布两大数据中心级存储平台(新一代G5存储平台和分布式混闪存储平台),新一代全闪存储HF系列,以及全新自研的NVMe SSD,从设备层,到系统层到数据中心级都有全新方案推出。而且在数据管理系统,重删压缩、智能数据分层等高级存储功能,异构管理等方面均有许多创新和优化,为我们展示了一家TOP存储厂商的存储之道。

其中,新一代G5数据中心级高端存储平台AS/HF18000G5面向的是关键应用,覆盖包括在线数据事务处理OLTP、存储整合consolidation、服务器虚拟化等场景。高端存储基于高可靠专业存储级硬件、软件架构share something,支持数十节点纵向和横向扩展。

数据中心级分布式存储平台AS13000 G5面向的是弹性融合云,覆盖大数据离线/实时在线分析、容器、AI/ML、HPC、备份归档等场景,基于标准商业服务器打造,属于软件定义存储方案,扩展性方面支持成百上千的单集群横向扩展,融合边缘、专有云与公有云,使数据在云上云下双向自由流动。

新一代HF系列NVMe全闪存阵列在架构和性能上做了全面闪存优化设计,使其具备领先的架构和领先的性能,以高端全闪存储平台HF18000G5为例,架构上,HF18000G5一套架构同时支持NVMe和SAS两种协议,系统互联架构全面升级为PCI-e,最大可以支持48个控制器;在性能上最高达到1500万IOPS,平均时延小于0.2ms。孙斌表示,预计今年四季度会有早期客户接触到该产品。

令笔者颇感意外的是,今年浪潮也发布了自研的NVMe SSD。

一方面,浪潮的SSD给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用,给互联网公司用,浪潮过去十年来积累了与客户一起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交付和供应服务器的经验,孙斌认为,这一做法可以拓展到SSD业务上。

一方面主要也是为了打造全闪存阵列使用,孙斌表示,2016年开始做全闪NVMe存储系统的时候,浪潮就认为盘控联合将会成为重要的技术趋势,只做系统不做盘,系统优势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浪潮看来,做SSD是做好全闪存存储的必要条件。

一个数据中心,一个管理平台的说法非常具有吸引力,在管理性,在数据中心运维效率上,为业务带来的价值都不难想象,具体而言,浪潮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来管理用户多个数据中心,通过AI的能力做故障排查,进行系统配置,进行日常维护以及辅助决策。

所有存储厂商都在思考如何提升数据使用效率,浪潮通过实时无损在线重删压缩和智能分层技术不断提升使用效率,浪潮存储的压缩数据采用8Byte对齐,压缩空间利用率能达到99.8%。通过分层识别热数据算法自动将数据分散在SCM、TLC、QLC以及磁盘四个层次,既能保证核心应用业务数据响应,又能有效削减成本。

结语

浪潮一直以来的创新换来了市场上的空前成功,浪潮作为创新的存储厂商,在新的数据爆炸的时代,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

孙斌介绍说,过去一年来,浪潮存储的PB级客户覆盖行业已从点线到面,PB级客户的数量同比增长150%,重复购买、扩容超过40%。此外,浪潮全闪销售收入增长超过200%,在中石化、邮储银行等关键应用广泛部署。

IDC发布的2019年Q1全球企业存储系统市场跟踪报告中,浪潮存储与IBM等厂商并列为全球市场第五,发展势头迅猛,充分说明了浪潮近几年来在闪存存储,在软件定义存储,在面向云环境的存储以及智能存储方面的策略的正确性,市场执行上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