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存储服务平台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全球闪存价格大崩盘,一衣带水的SSD市场跟进降价风潮。由于技术准入门槛低,闪存芯片跌价,越来越多小型厂商加入SSD市场分一杯羹。卧塌之侧,岂容他人安睡,SSD大厂发动价格大战,欲淘汰小厂出局,保护处于襁褓之中的SSD商机,并透过降价加速普及SSD。

SSD降价提速扩容 网友大呼过瘾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降价提速扩容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乱像

降价

64GB固态硬盘从去年的699元直落到399元;128GB从1299元直接杀价到799元。网友们大呼过瘾:“SSD厂家提着关公大刀猛砍价”。

扩容

固态硬盘的主流容量从去年的30-32GB,今年扩大容量到60-64GB,并且有往120-128GB发展的趋势。

提速

去年SATAII固态硬盘半遮半掩成为主流,SATA3.0固态硬盘不愿随行就市。如今入门级固态硬盘市场成为SATA3.0的天下,读取速度普遍超过500MB/秒。

制程

去年固态硬盘的闪存采用34nm制造工艺,今年普遍过渡到27-25nm,即将全面推荐到20nm-19nm。

在硝烟弥漫的固态硬盘市场,首次出现了固态硬盘产业中拉低价格、升级制程、扩大容量、提高速度等共同迸发的乱象。为何固态硬盘产业会出现种种乱象?今天笔者将为大家进行一一解读。

内存厂家改产抢食 SSD想不跌都难!

固态硬盘的主要由主控和闪存芯片构成,其中闪存成本占据70-80%,因此闪存成本的多少直接影响固态硬盘的价格。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固态硬盘主体

早在2011年,闪存厂家普遍乐观看好2012年需求,闪存三大巨头三星、东芝、美光踌躅满志,投入巨资升级19-20nm制造工艺。熟料2011年下半年,内存价格跌到谷底,内存厂家为了躲避风险纷纷转产闪存。

19-20nm对比25nm闪存制造工艺,制造成本降低30-50%,产能提高35-50%。原有闪存产能加上内存转产的产能,导致整个闪存行业的产能严重供大于求。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产能严重剩余的内存芯片厂商转产闪存芯片

19nm“2bit/单元技术”制造的TLC闪存可以做到单颗128GB容量。今年闪存厂家还将力推“3bit/单元技术”,最大容量可以做到单颗 196GB。这就意味着其元件数更小,硅片更少,体积缩小,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短命鬼”TLC闪存,它的制造成本对比MLC闪存能降低30-50%的成本。

但是内存厂家的制造工艺普遍在25-50nm制程,制造成本偏高,闪存三大巨头凭借规模和成本优势,拉低降价,压缩这些内存厂家的生存空间,逼迫它们出具。

在这样的特殊产业背景下,固态硬盘的价格急剧下跌有其必然性。

鹿死谁手?SSD主控进入战国时代

顶级SATA3.0固态硬盘一度以Marvell和SandForce两大主控平分天下,2011年第四季度,三星发布采用自行研发主控的 SATA3.0固态硬盘。2012年1月LSI收购SandForce成为分水岭,曾经大规模采用SandForce的固态硬盘大厂OCZ启用自行研发的 Indilinx Everest 2 顶级主控,发布第四代Vertex固态硬盘。

至此,市面上共有4款品牌的SATA3.0主控,并且新增的两大品牌主控均为自主研发,同时两大固态硬盘工厂承担OEM业务。无法研发主控的SSD厂家同样掌握主动,可在第三方主控芯片厂商中议价,有利于压缩成本。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SandForce SF2281主控芯片

SandForce:旗下SF2281主控芯片采用压缩算法,市场占有率最高,英特尔为最大客户,包括金士顿、威刚等品牌客户。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Marvell 88SS9174主控

Marvell:旗下Marvell 88SS9174主控采用非压缩算法,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美光和浦科特是其主要客户。其他原有客户逐步退出Marvell阵营。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三星自主研发的S4LJ204X01-Y040主控芯片

三星:旗下S4LJ204X01-Y040主控芯片采用非压缩算法,三星自主研发,主要应用自产830系固态硬盘,暂无市场占有率排名。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OCZ自主研发的Indilinx Everest 2 主控芯片

OCZ:旗下新一代Indilinx Everest 2 主控芯片采用非压缩算法,OCZ自主研发,主要应用自产的Vertex 4固态硬盘,暂无市场占有率排名。

三星和OCZ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控芯片,其中三星是唯一拥有”主控、闪存、缓存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固态硬盘厂商,在本次降价潮最为迅猛。英特尔是另一个具有“主控、闪存、缓存等一揽子解决方案”潜力的固态硬盘厂商。

名声在外的金士顿、不知名的国内SSD厂商扮演内存模组厂的角色,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控,无法自给闪存、缓存,沦为组装工厂,并且难以控制成本。这些SSD厂商在价格大战中,处处受制于人,其产品难以降价。

争论:固态硬盘取代机械硬盘

正方:固态硬盘大幅跌价,业内人士指点江山称固态硬盘将取代传统机械硬盘,并举出柯达因循守旧最后破产的例子佐证。

反方:希捷CEO卢克佐说出“固态硬盘永远无法取代机械硬盘”。

部分网友认为卢克佐说的是狂言。实际上卢克佐这番话是说给固态硬盘工厂CEO们听的,我们需要分析他说这番话的动机和目的,支撑他说这番话的底气在哪里。固态硬盘能不能撼动机械硬盘的地位,则需要对整个存储市场进行剖析。

市场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通过上叙统计,2012年第一季整体闪存品牌供货商营收为47亿9千1百万美元,仅比希捷科技略多。无论规模效应,还是营收,闪存产业均无法和传统硬盘产业相提并论。

泰国洪水导致机械硬盘价格暴涨,沉重打击整个IT制造业。假设固态硬盘遭受严重停产,对IT制造业的影响却微乎其微。根据Thomson Reuters I/B/E/S的调查,固态硬盘市占率已遭Seagate、Western Digital等厂商的侵蚀。

机械硬盘市场的复苏,主要是因为硬盘价格下跌,容量大幅提高,容价比提升,同时单碟1TB技术提高50%的硬盘性能。

应用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图) 2011年中国固态硬盘市场不同容量产品关注比例分布

在台式机市场领域,机械硬盘可以独立完成存储任务,而60-128GB固态硬盘性能有余,容量不足的毛病。此番固态硬盘降价,用户购买60-128GB固态硬盘主要作为系统盘使用。

在笔记本市场领域,单碟500GB技术帮助2.5英寸机械硬盘急速扩张市场份额,对固态硬盘造成冲击。在强调便携性的电脑设备,比如超级本和平板电脑,固态硬盘则强势压制机械硬盘。

关系

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它们恰恰是互补的关系。“存储”顾名思义,其首要任务在于增加容量,其次是提高性能。传统机械硬盘突出超大容量,强调容价比;固态硬盘的强项在于其性能,突出性价比。

综上所叙: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优劣互充。机械硬盘在2012年的显著特征是容量翻倍、价格回落,提高性价比和容价比的机械硬盘又是固态硬盘的温柔敌人。不但闪存行业面临内存转产跨行业的竞争,就连固态硬盘产业也得面临跨行业的竞争,并且所受威胁更大。

那么固态硬盘的真正敌手是谁?

水火不容 混合硬盘死磕固态硬盘

如果说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可以互补,那么混合硬盘则是固态硬盘的天生死敌,两者没有兼容的余地。市场专业调查机构的硬盘市场占有率数据,往往将混合硬盘划分到机械硬盘,忽略了混合硬盘对固态硬盘的严重威胁,实际上混合硬盘真正起到侵蚀固态硬盘。

原理: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混合硬盘将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优点结合,它的作用不同于广大网友在机箱里同时放置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将固态硬盘做主盘,机械硬盘做副盘。

混合硬盘具备容量大、反应快的特性,它基于机械硬盘作为主体和存储介质,同时将主控、闪存集成在PCB板上,厂商设计独立算法,实现SSD模块应用于记忆或者加速功能。

市场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混合硬盘

混合硬盘对固态硬盘的挤压作用目前不甚明显,希捷第一代混合硬盘自2010年春节上市发售,截止2011年8月份,仅用了14个月卖出100万块。去年11月份,希捷发售第二代混合硬盘,最大容量达到750GB,SSD模块达到8GB。

前景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7毫米厚度的混合硬盘是超级本市场的有效切入点

单碟500GB技术有利于混合硬盘实现7毫米厚度的500GB混合硬盘,它利于放置在普及版超级本。其次标准9.5毫米厚度的双碟混合硬盘,最大容量提升到1TB。

闪存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实现混合硬盘的SSD模块扩大容量,未来的混合硬盘将出现64GB-128GB SSD模块。混合硬盘的关键在于主控算法设计,算法的最高境界在于能否同时实现记忆和加速两大功能。

2012年4月26日,西部数据在希捷进军混合硬盘两年之后,宣布跟进研发混合硬盘,硬盘行业两大巨头齐头并进提前构筑版图,准备对固态硬盘进行围剿。

SSD:等着包饺子?降价提性能!

固态硬盘的构造原理和SD卡、优盘同出一辙,技术准入门槛低。业界人士普遍担忧固态硬盘沦落为第二个优盘市场,伪劣产品泛滥,最后利润摊薄,和内存产业一样难以为继。这也是OCZ、三星积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主控的主因之一。

行业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固态硬盘和优盘、SD卡工作原理类似

恰恰是机械硬盘的准入门槛极高(机械硬盘的精密程度仅次于CPU),发展数十年后,实际仅剩希捷和西数两大巨头。

2011年三星和希捷联姻,双方交换股份组成联合体,无论是希捷还是三星,均互相渗透到各自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星未雨绸缪,断然不敢脚踏一只船。

困难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随着制造工艺的提高,闪存的密度发展的同时,还面临速度和耐久性的矛盾。随着制造工艺的提高,闪存的耐久性正呈反比地下降,比如,从SLC单层单元、MLC多层单元闪存、TLC三层单元闪存,耐久性却是1/2到1/3再到1/4的下降。

固态硬盘发展到一定阶段,大致到了2TB阶段,面临制造工艺、性能、容量、耐久度四者难以调和的矛盾。现阶段1TB固态硬盘已开始出现容量上去,耐久度不足,性能下降的尴尬局面。

出路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行业、跨行业、同门业者之间险象环生的激烈竞争促成固态硬盘价格大幅下腹。固态硬盘的短期出路:降价、提性能、扩大容量。

传统机械硬盘产业也并非铁板一块,面对SSD固态硬盘的紧逼,希捷、西数、日立三大传统硬盘厂商均推出企业级SAS 12Gbps固态硬盘。业内人士普遍对三大巨头占领技术制高点的做法搔之以鼻,认为象征意义多过实际意义。不过希捷、西数、日立均迟迟未在消费级市场发力,也表明了他们并不希望固态硬盘影响机械硬盘业务。

摆正心态 SSD固态硬盘如何定位?

无论是固态硬盘厂商,还是终端用户,对SSD固态硬盘并没有清晰地位,固态硬盘取代机械硬盘兴许是南柯一梦。前有传统机械硬盘,后有混合硬盘,固态硬盘处于前后夹击的困境。SSD厂商需要固态硬盘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定位

未来三年时间,消费级固态硬盘在台式机电脑领域的地位大致和内存相当,作为一种提升电脑运行速度的重要硬件。

SSD厂商摆正心态,切实加速64GB/128GB固态硬盘普及,提升用户实际应用体验,有利于日后固态硬盘市场的扩充发展。跌至1000-2000元价位的256GB-512GB固态硬盘,将在笔记本电脑、超级本市场得到进一步广泛应用。

产业链

目前固态硬盘产业乱象看似巨头之间的朝夕之争,实际上市厂商综合实力的长久比拼。目前个别SSD厂商放任自流,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甚至不惜以次充好来抢夺市场。除了价格战之外,SSD厂商背后也是暗战不断,直接反应在各个SSD厂商的售后质保年限,1-6年长短不一。

固态硬盘的发展还取决于品牌的整体构建和持续投入。包括技术研发、产品线划分、品质维护监管、市场营销策略、销售渠道和零售终端价格体系构建、售后服务保障体系等等一系列综合因素。

担忧

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业内人士对固态硬盘市场忧心忡忡,日后固态硬盘产业是否会像内存产业那样,频频出现大型厂家倒闭。内存产业没有跨行业的竞争压力尚且如此,固态硬盘业者除了面对同行竞争,还得面对传统机械硬盘产业的竞争,希捷、西数、日立都是重量级对手。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控、闪存厂家–三星、美光正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以及行业稳定,拉开价格大战序幕,强势驱逐良莠不齐的小厂出局,避免破坏正在萌芽的SSD商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 » 硝烟弥漫 揭秘固态硬盘产业的种种乱象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