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存储服务平台

广泛追逐 谁将分享“大数据”智慧盛宴

大数据“Big Data” 是继互联网、云计算、移动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后,被广泛追逐的新概念。

那么何为“大数据”?业界尚存争议。一位IT界资深技术人士告诉记者,网络数据挖掘的产业并不新鲜,最初大家将其称之为“CEP”,只是并未流行。有如“分布式计算”概念并未成功,但演变后的“云计算”如今已是津津乐道。

当然,“大数据”的兴起也离不开近年来技术生态土壤的巨大变革。如今,无所不在的移动设备、RFID、无线传感器每分每秒都在产生数据,大量的数据产生赋予了数据处理分析更高的实时性、有效性要求。目前,“大数据”在移动、金融等领域应用价值凸显。

不过,谢文则认为,“大数据”是以人为核心,通过人际关系完成信息传播,进而产生庞大数据的新“智慧系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能拥有开发“大数据”实力的公司只有Facebook、Google、苹果和微软等少数平台性大公司。

谢文表示,“大数据”意味着一切。“当无数的科学家、机器对人类80%-90%的行为进行挖掘后,产生的商业模式变换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此前在网站上阅读新闻,那不是真正的数据挖掘。因为系统记载的是,哪个网站的哪些稿子最受欢迎,而不是真正以人为核心做的深入研究。

国内一家较早从事数据分析和管理的公司——国双科技高级副总裁续扬则认为,“以往的数据挖掘主要停留在结构化数据挖掘的阶段,例如:移动、金融等企业内部的信息收集。目前,随着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产生,比如:人的行为、富媒体、气候变化等内容,已经对业界提出崭新的挑战。”

不过,新一波浪潮来临,能抓住“智慧盛宴”的公司将是凤毛麟角。在中国,业界认为,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等少数平台公司有望在一定范围内取得成功。此前,淘宝网旗下天猫CEO张勇告诉记者,“淘宝的数据挖掘中心已是公司极其重要的战略部门,未来,淘宝的目标将是从‘千人五面’打造成‘千人千面’。”

但若从更宽泛的“大数据”定义来看,处在产业链基础环节的软件公司,自然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业界猜测,今后可能的分工是,IBM、Oracle和 TIBCO等传统数据挖掘公司将提供基础服务,如:模型建立、云计算服务等,互联网平台则基于自身积累的海量数据做深入的商业模式挖掘。

据了解,过去一些老牌数据分析公司也都在尝试着往基于分布式系统的新一代数据挖掘转型。只是,目前还处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阶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 » 广泛追逐 谁将分享“大数据”智慧盛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