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存储服务平台

国有标准 好的起点艰难的开始

标准是什么?在维基百科的定义中认为,技术意义上的标准就是一种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协定,其中包含可以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定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者其他精确准则,其目的是确保材料、产品、过程和服务能够符合需要。一般而言,标准文件的制定都经过协商过程,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

上个月,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海量存储标准工作委员会(下文简称海标委)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国内企业级存储行业的首个标准化组织。担任第一任海标委主任职位的是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上周,存储在线也就海标委的未来工作事宜对王恩东做了采访。海标委成立这一事件不由得勾起了我们的思绪。产业内外的各种国家标准,意义何在?

国内厂商为何青睐自有标准

在海标委的成立过程中,浪潮作为发起人起了很多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浪潮是希望能够促成这件事情的。这让人不由不想起2007年中国电子标准化协会高性能计算机标准工作委员会(下文简称高标委)所推广的中国本地刀片服务器标准,而服务器厂商曙光恰恰就是高标委的发起人之一。在2005年,同样身为服务器厂商的长城也曾经向当时的信息产业部提交过建立刀片服务器标准的倡议书。

国内厂商对于中国自由行业标准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出发点是什么?我们不得不说,取得市场话语权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动因。厂商通过标准的制订,毫无疑问地能够增加自己在国内市场中的地位,同时,在与国外厂商的接触中,也能够把自己摆在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无论是海标委还是高标委,在吸纳外资厂商成为会员的同时,却又只是将他们列为"观察员",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印证这样的猜想。从某种程度来说,标准化已经成为了厂商市场竞争的武器之一。

当然,我们不能够因此就否认国有标准的意义所在。但是,国标是否能在一个发展了多年的市场上玩得转呢?

标准的存在与发展

行业标准最为现实的地方莫过于对异构化的统一。无论是存储还是服务器,当用户能够把不同厂商的产品连接在一起工作,或者在升级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使用不同厂商的设备的时候,行业标准的影响力也就会真正的凸显出来。

不过,在占据着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国外厂商面前,自主制订的标准在市场的认知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因此,国内标准是否应该存在也受到了颇多的质疑,有很多人其实并不看好国标的未来。那么,国标的筹码是什么?我们在这里还是要提到那句话:中国的广阔市场。尽管这句话已经被套用在了对众多行业的发展描述上,不过这却恰恰是国外众多巨头抢滩中国的原因。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在这潜力巨大的市场面前,政府采购的力量不容忽视。以存储为例,包括IDC,Gartner等著名分析机构都曾经在公开场合表达过"政府采购的影响力巨大"的看法。而有调查机构2008年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存储产品70%以上供应于工业、军事科技、医疗、交通、政府、院校、电子商务、多媒体等市场,其中数据备份领域比重较大,占到72%以上。同时,有52%以上的中国存储企业产品以内销为主,部分企业拥有外销市场。

一方面,国内的企业希望依靠国内市场的销售潜力,用国标占有话语权,但是却没有任何市场号召力;另一方面,国外企业觊觎着中国市场的"肥水",却又依仗着自己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号召力继续履行自己的产品标准。国有标准的存在和发展就此陷入了僵局。

以市场来检验标准

国有标准存在和发展的正途在哪里?

2003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发布公告称,无线局域网产品将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而这一认证所采用的是我国自主提出的WAPI标准。同此前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WiFi标准不同,WAPI在无线网络加密上提出了自己的协议。这样一来,在无线网络领域,国际和国内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标准。WAPI标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英特尔等美国公司乃至美国政府的抵制,这也直接导致了WAPI在申请国际标准的道路上无疾而终。与此同时,WiFi在中国一直以来也没有收到太多认可。

不过,这一事件今年6月终现转机。工信部最新政策表明,凡是加装WAPI功能的手机可入网检测并获进网许可证,原则是这类手机在有WAPI网络时可以使用WAPI接入,而搜索不到WAPI时,则可通过WIFI进行无线网络接入,但纯WIFI手机仍不能上市。同时,在国际标准组织 ISO/IECJTC1/SC6会议上,WAPI首次获美、英、法等10余个国家成员的一致同意,将以独立文本形式推进为国际标准。

类似的事件其实并不鲜见,比如说前两年曙光也就服务器标准和英特尔达成了合作,这种情况往往被大众所形容为"以市场换技术"。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国有标准和国际标准之间的妥协与合作。一方面,国内厂商对自有标准的依赖已成既定事实,另一方面,国际厂商不可能对"动自己奶酪"的行为置之不理,那么,为了满足各自的利益,合作就成为了共同的前进方向。这种合作的考虑大多都同市场利益脱不开干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市场可以说是左右国有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一个原动力。同样的,从市场角度出发,国有标准和国际标准也并非是势不两立的敌对关系。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想要推广自主的标准,撼动国际大型厂商的根基,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以存储为例,就是在国际上,其标准化的推广工作也一直开展的并不顺利。这同存储行业的领头厂商长久以来的竞争以及利润分配有着莫大的关系。举例来说,SNIA于2003年4月就发布了SMI-S 1.0的版本规范。作为以Bluefin为基础的SMI-S标准,致力于发现、监控和管理来自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不过,直到今年,这一标准才获得了ISO和IEC这两家国际通行的标准组织的认可。而且,根据ISO方面的信息,目前只有约24家厂商的四百多款产品符合这一标准。

在海标委的成立大会上,对其未来的工作重心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在工信部和国标委的领导下,梳理并建立海量存储的标准化体系;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结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在重点领域积极推动标准化工作;对政府标准化工作的展开提供充分的支持。"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海标委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还只是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在对王恩东的采访中,他也表示不会急于出台标准的文件。因此,未来我国的存储标准将会如何进行下去,目前还是一个谜。同时,王恩东也认为,制定国标并不只是为了"攘外",也是希望能够"安内",推动自主创新。制订我们自己的标准是一件好事,不过怎么进行和由谁进行的问题,依然值得国内相关行业思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 » 国有标准 好的起点艰难的开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