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存储服务平台

IBM:见证三十载辉煌 三大战略看未来

在2008年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在北京召开之际,IBM公司应邀参与了此次金融行业内的盛典。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IBM服务中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之外,IBM还分享了《IBM全球CEO调研》报告中银行CEO关于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观点,并阐述了IBM针对目前银行发展现状分别提出了业务和IT发展三大战略重点,即从业务发展层面, 基于Basel II的风险管理和法律法规遵从、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信用卡业务、个人信贷)和核心银行改革创新。从IT基础架构创新方面,专注于通过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优化管理进行银行业务应用资产化、面向客户信息随需应变企业信息数据管理、和全新企业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双活构成的三大方向。回首中国金融信息化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果,IBM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携手中国金融业构建创新和谐的金融环境,为服务中国金融信息化迈向下一个辉煌的里程碑而努力。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天?女士表示:“200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这30年中,以工农中建四大行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成就了今天中国金融业的发展。银行业结构也从四大国有银行发展到国有、股份制、外资等银行共同参与市场竞争的局面。在近十几年中,中国保险、证券、有价债券等金融行业也在迅速成长。作为服务中国金融行业最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IBM公司,在这30年里,我们始终与中国金融行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坚持通过自身在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和全球整合的能力为中国金融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面对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大潮,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下,中国金融业更需要通过创新来迎接挑战,因此IBM将始终不渝的陪伴中国金融业走向未来。”

峥嵘岁月三十载 携手共进为金融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帷幕,中国经济也随之实现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加快了中国发展的步伐。而在这其中,发生在金融领域的改革无疑是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的改革之一。1964年4月,富有传奇色彩的IBM System/360大型主机成为承载金融核心业务系统的理想平台,从那时起,便确立了IBM主机在金融领域内的核心地位。纵观中国金融改革三十年之路,IBM不愧是中国金融信息化最坚定的支持者、最深邃的参谋者、最迅速的行动者和最忠诚的合作伙伴。

1979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率先引进第一台IBM 3032大型计算机,在IBM的积极支持下,从存取款业务开始,短短几年间,包括储蓄帐户管理、会计核算、存贷款、黄金交易和ATM等在内的多种柜台业务就成功地运行在这台大型机上,自此拉开了中国金融信息化的序幕。与此同时,中国内地的金融体制改革也走上了快车道。

80年代,IBM将在全球广泛应用的SAFE软件系统带入中国,形成了中国第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为了引进SAFE,IBM从全球集中了包括了从前台直到后台的大量专家,奋战两年,对SAFE实施改造。这是中国金融信息化历史上必须浓墨重彩记下的一笔。当时,在多数银行业务还依靠“流水账式”手工操作的业务模式下,SAFE不仅替代手工,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行业标准。1990年,中国金融信息化实现第一次大联机,从簿记走向联机运营,达成同城通存通兑。同时,中国各大银行已经在各省、地、市分行及网点初步实现了电子化,极大提高了日常工作的效率。在接下来的90年代末期,金融信息化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而这也正是IBM为中国金融信息化设计的发展方向。

从1991年至1998年,IBM提出了以主机扩展方式实现全国覆盖、跨省跨行联网的方案,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APPN网络,实现省级数据集中。数据大集中的实施,成为中国金融信息化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史中的关键篇章。这一时期的IBM,通过服务化转型的实施,将多年来在金融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崭新的发展思路结合起来,帮助中国的银行实施数据大集中工作,此时IBM已经成为整个产业中独一无二的金融IT领袖。

在中国金融业大踏步的走向千年之交的同时,IBM团队还协助中国金融业攻克了千年虫的难关,为顺利进入信息时代保驾护航。进入21世纪,IBM在转型之路上越走越稳健。2001年中国“入世”成功,金融产业对外开放已成定局。中国金融业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紧要关头之上,IBM发表了《中国银行业加入WTO竞争与变化》的白皮书,用强有力的数据和分析断言了中国银行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这给了中国金融界巨大的信心。2002年,IBM收购普华永道业务咨询服务部,成立了全球最大的业务咨询机构。2004年,IBM又将其个人电脑业务部剥离给联想,开始继续深化向服务转型。将战略和咨询服务做深做实,把目光和思想放到客户前面,并致力于以深刻的业务理解、前瞻的技术和坚定的服务理念为中国金融产业的腾飞贡献力量。2007年起,IBM开始帮助中国金融业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转型,帮助银行业实现了银行业务与IT紧密协同,同时,继续深化风险及合规管理,在银行业务转型和IT基础架构转型方面贡献力量。

洞悉未来发展趋势 应对行业变革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成长,银行业运行环境良好、全行业总体将保持较高景气度。然而在繁荣的背后,我国银行业也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国内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行业人才稀缺、以及IT系统滞后等方面将会给中国金融带来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经济面临着又一次的转型。国外金融机构渗透至中国市场,国内银行对运作和管理实现现代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多样化使得银行的目标瞄准不同的新兴市场。同时,客户互动和营销渠道比以往更广,银行开始选择自己理想的目标客户。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随着硬件增长速度放慢,由银行业的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重组使得软件和服务增长速度上升。决策支持、风险与信用管理、银行卡、在线银行以及中介业务系统将成为 IT 应用热点。

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市场领先者?中国政府及企业如何才能成为全球生态系统的“平等合作伙伴”?中国各级政府如何才能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如何有效制定并执行变革战略成为了中国银行业通向成功的关键。

为了了解全球银行CEO们是如何看待变革与银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IBM与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32个行业的1,130 名CEO进行一对一访谈。通过对全球128位(23% 的银行业受访CEO位于美洲,47%位于欧洲、中东和非洲,另有30%来自亚太地区)银行CEO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CEO们普遍认为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动荡” 的年代,市场变化的速度在加快,而且影响并非总是正面的;今天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勇于颠覆性创新;而全球化则像是一把双刃剑,如信贷风险所带来的进一步的市场混乱已不可避免、新的业务模型创新对于成功至关重要;领导能力以及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都成为银行成功的关键所在。处于整体转型期的中国金融业在未来5-10年中的发展,很可能取决于接下来1到2年中确立的战略目标和将要采取的战略转型措施。IBM概括未来银行企业成功所需要具备的五个素质。包括:

渴求变革:银行正处于危机的中心,次级抵押贷款、金融衍生产品和资本流动性使得银行实施变革的能力有待加强。调查中92%的受访银行业CEO肯定了对变革的积极需求,但同时表示目前变革的实施并未达到理想水平,因此需要新的战略,方法与工具。例如:出色的风险管理能力、组织灵活性、对客户需求的更好了解以及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等,来促进与提高变革实施的速度与质量。

让创新超出客户的想象:银行CEO们察觉到见多识广、日益成熟而且更勇于颠覆性创新的客户越来越多。客户对个性化信用卡产品(颜色和费用)、参与协作型社会网络来管理投资和安排融资的创新方法充满了兴趣。受访CEO们认识到在创新使用以及新趋势把握方面,银行业落后于其他行业。八成(80%)接受调查的CEO均肯定了加强客户协作与效益增长间的正面联系,并希望在未来三年中对客户协作方面的投资将增加到总投资的22.4%。银行CEO们希望和日益成熟的国际客户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而达到“联合开发”,为客户设计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全球整合:调查指出,银行业在全球化积分上低于全部行业总体平均积分13个百分点。受访银行CEO中,有超过50%将自己的银行视为“积极的全球化企业”,并渴望抓住全球商机。同时,他们也渴望在未来五年内自己的企业能更积极地实施全球化战略,同时,大多数银行CEO认为自己的企业当前并未实现全球整合。他们也认识到在扩展全球业务范围方面,存在着许多内部挑战。然而全球整合是把双刃剑,在其可能带来的利益背后,同样潜藏着风险。如何克服全球整合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风险,例如治理问题、法规负担、组织结构条块分割等成为了银行业走向成功的关键。

颠覆性的业务创新:调查发现,尽管全球宏观经济在增长,但银行仍在承受不断增加的业绩压力。在线和移动银行等专业银行正利用颠覆性的技术蚕食特定的客户群,这成为银行CEO们普遍认同的潜在威胁。调查中98%的银行CEO们不同程度地关注于业务模式创新,希望通过其促生新的竞争能力和产品,确保自己成为颠覆者而不是“被颠覆者”。银行必须重新确定自己的业务模式以支持颠覆性的变革。银行CEO们更为关注业务模式创新,CEO调查表明,CEO对业务模式创新的关注力度和兴趣都在不断提高。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贷款、储蓄和资产管理等核心银行业务不断被颠覆者侵蚀的情况发生。这项工作必须强化,因为颠覆者越来越出色,越来越强大。

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企业社会责任(CSR)正成为有待开发的商机,以帮助企业提高品牌价值和客户忠诚度。CSR 被视为联系客户和提高收入的商机。受访的CEO 们普遍关注企业社会责任,59%的银行业CEO能够积极看待客户对CSR不断提高的期望。CEO们表示未来三年中,他们在CSR方面的投资平均会比以往增加32%。银行可以构思更具有社会和环保责任的新产品和服务,同时可以加深与客户的关系。

IBM为中国金融量体裁衣  关注转型三大重点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天?女士表示:“作为中国银行业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IBM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洞悉银行客户需求的一线客户关系团队、有专业资深的银行业务咨询团队、技术实施团队,而且IBM也具备整合调动全球行业资源的能力,IBM遍布全球的研究实验室也能够为银行客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业务解决方案。IBM的目标是帮助金融业合作伙伴应对这些变化与趋势,帮助金融业客户充分把握行业发展先机,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为了帮助中国金融行业的稳步发展,IBM更是将协助中国金融创新和超越为己任,并针对中国金融市场量体裁衣。在2008年IBM银行业务转型三大战略重点分别为基于Basel II的风险管理和法律法规遵从、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信用卡业务、个人信贷)和核心银行改革创新。同时IBM也将专注于由通过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优化管理进行银行业务应用资产化、面向客户信息随需应变企业信息数据管理、全新企业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双活构成的IT基础架构转型的三大创新方向。

零售银行业务创新:随着近年来金融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纷纷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源,其中银行零售业务是最具战略意义的部分。IBM认为,经济的日益繁荣为银行业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商机。其中,银行零售业务是最具战略意义的部分。而满足多元化的个性需求将成为零售业务的关键。2008年,零售业务面临战略转型和升级。其中随着个人贷款遇到瓶颈,私人银行业务的蓬勃兴起,以及处于快速发展的新生期的信用卡业务。银行业务的创新需要基于更透彻的客户洞察,银行网点转型也应向着本地特色及客户群体而量身定制的全面服务关系中心发展,在多个渠道间提供稳定的信息和丰富的服务。

多年来,国内银行在服务渠道的建设上缺乏统一的规划,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相当混乱,目前大部分国内银行的系统现状都是各个渠道相对独立开发的,相互之间的信息不能得到共享,而复杂的系统结构也消耗了银行的科技部门更多精力去维护,这对银行来说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了更好的了解客户,IBM 提出了多渠道整合解决方案。目前, 国内银行面临的最终挑战是对分行进行重新定位,使其成为面向客户的财产管理分支机构,而分行渠道网络则被视为管理客户关系的平台。整个转型过程包括分行设计、布局调整和重新规划、多渠道基础设施、设备(自助设备和ATM等)、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直接处理技术、风险管理和处理业务外包等。从咨询服务到集成服务,从硬件到解决方案,分行的转型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服务。

IBM利用在零售银行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顾问及联盟合作伙伴熟练地将自身定位于提供面向银行前台环境的全面集成、定制的解决方案。IBM多渠道转型解决方案可以帮助银行构建智能银行网点,有助于连接客户渠道,以提供始终如一的客户体验,并构建单一客户视图,。同时,IBM将关键技术与高级零售技巧相集成,在有效帮助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增加收入和改进个性化银行体验。

基于Basel II 的风险管理和法律法规遵从:风险管理是银行的核心能力,用来支持银行获得稳定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基础,渗透在从客户及业务拓展,到股东价值创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现在,本土商业银行面临着监管合规的急迫压力,同时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由于银行零售业务的比重不断扩大,行业监管力度的随之加大,银行IT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银行卡系统、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等新热点业务带来了更多的网络安全隐患,加大了管理的难度,针对金融机构的网络攻击一直在增加。国内银行在风险管理的战略管理、业务操作、系统平台以及反欺诈技术等各方面都面临挑战。另外,法律、法规遵从性也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土银行需要抓住新资本协议合规契机,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面对这样的状况,银行应首先明确风险能力建设的战略定位,制订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确定未来风险管理的环境因素,例如金融监管环境、经济环境、竞争环境并与未来战略整合,然后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为系统数据提供支持,最后进行整体的推进和监控。

IBM进入风险管理领域已有五年,能够从风险的前瞻防护、评估、和管控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同时IBM也支持了许多企业以最适当的方式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包括管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IBM的专业团队(包括财务工程师、应用软件专家、企业顾问和技术人员)在这一领域享有极好的声誉,可以为金融客户提供世界级的咨询服务。

核心银行系统转型:今天,业务对金融机构核心银行系统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化的客户需求,昂贵的运营费用和对陈旧遗留系统的普遍不满,使银行难以做出更换现有核心银行系统的决定。此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业务的兴起和发展,使得银行IT系统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内部管理和清算,而是逐步演变为一种新的获利模式。银行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做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数量庞大的信息,为银行的日常运营以及客户信息的有效整合提供保障。因此,更新遗留核心银行系统已成为一个必需项而不是可选项。如何在维持银行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挖掘新的资源渠道,也成为下一阶段各大银行技术升级时需要重点考虑的课题之一。

IBM认为各家本土银行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银行日常运作的有序进行,避免出现因银行硬件系统滞后而导致的金融业务发展受限。具体来说,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技术升级及日常运营的平稳过渡:加大设备投入,引进先进系统硬件和平台;针对新的业务系统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尽可能缩短过渡时间;利用新系统搭建电子银行平台,积极开拓新业务。但它的复杂程度可以和心脏移植手术相比:风险大,成本高,占用大量时间和人员。银行需要组成很强的内部团队,它应该拥有有效的沟通和技术能力,和服务提供商一起决策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避免的反复,要求银行有全盘计划和完善的项目组织并全程投入。

IBM的IT基础架构转型的三大方向可以为中国银行业实施以上三方面的转型提供帮助。  包括,借助企业级数据中心,可以让信息转变为金融企业资产以指导迅速变化的业务经营决策;面向服务的架构(SOA),通过流程优化及服务重组,以快速推出响应市场的金融产品。另外,借助IT优化和绿色IT帮助金融业打造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

今天,IBM已经从多年前的那个成套设备供应商,转变成引领金融产业变革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与此同时,IBM在金融产业合作伙伴中的领先地位始终如一;IBM服务商业客户的信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信守承诺的精神始终如一;IBM对中国改革的支持与全力襄助始终如一。过去的半个世纪里,IBM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完整地创造了支撑全球运转的金融IT体系。在过去的三十年中,IBM伴随和支持中国金融信息化从零起步,见证和参与了中国金融改革三十年的辉煌历程。展望未来,IBM还会全心全意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为中国金融业提供更好更扎实的服务,继往开来,迈向更辉煌的明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 » IBM:见证三十载辉煌 三大战略看未来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