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产业服务平台

存储变形记 最佳解决方案取决于用户的目标

    存储环境日益复杂,而虚拟存储的应用让难以管理的存储变得简单,虽然它并不完美。 
  
    第一天:老板让我把多年来的客户资料统一规划,方便以后的管理。这真是一个复杂的事情,长期积累的客户数据在不同的磁盘里,需要在多个存储设备里查找,并且要做磁盘和数据转移。 
  
    第二天:经过计算,这个工作起码需要两三周的时间,当我告诉老板后,他的眼睛开始变大变圆,继而大怒,他认为这样的工作效率太低,如此的存储环境,会让他落后于现在的竞争对手,这样一来,他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顺便说一句,我们公司做远程教育,虽然是在南方的一个小城,可生意却不小,我们的客户遍布全世界。老板是有远大抱负的人,他甚至已经开始考虑到未来如何把生意做到月球上去,这就是他刚提到的理想。 
  
    在我反复说完了目前存储环境的复杂性后,老板终于平静下来,开始表示理解,并让我拿出解决方案。 
  
    他这点比较好,他总是愿意倾听员工说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虽然我刚才所说的存储技术他一点都不了解。 
  
    第三天:我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少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存储管理的简单化。我开始查资料,直到看见“虚拟存储”这个词。 
  
    就用它了 
  
    要说我不知道虚拟存储,那可是有点小看我了,早在几年前,就在很多报纸上看到过这个词,但这个东西有些难懂。从“虚拟”两字就感觉它是个复杂的东西。没关系,来看看资料上是怎么说的。 
  
    由于存储已成为IT系统中一个完全独立的子系统,正面临着复杂的管理问题。比如,原有设备和新增设备往往属于不同产品系列,甚至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当要同时调用不同产品系统的资源时,会面临复杂的管理挑战。 
  
    尽管如此,管理人员还是需要分析每个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每个设备的性能瓶颈以及空间使用率等等。这种复杂繁琐的管理机制不仅不利于存储系统的工作效率,虚拟存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上面说的问题和我遇到的很相似,这让我产生了兴趣。既然是在难以管理复杂存储环境下产生的,它一定能解决问题了,继续看下去。 
  
    虚拟存储可以把以前陆续购买的不同的存储设备整合起来,对用户来说,只用一个管理视图去管理它们,而在它后面有多少存储设备、容量有多大、是什么结构的、速度等都不必去理会,那是虚拟存储的工作。 
  
    这简直是太好了,这也许是解决目前我所面临问题的最好办法。随后我和提供商取得了联系。这些IT厂商做事真是夸张,在他们的眼里,完美真是简单的事,我一遍又一遍听到他们的“完美”解决方案和“完美”的虚拟存储。 
  
    可千万别低估我的判断力,经过几天大量查看资料,虽然有些头晕,但存储在头脑里的知识可一点都不”虚”。这虚拟存储,也不完美。 
  
    因为缺乏标准,所以兼容性、互操作性是一个棘手问题。至少到现在,虚拟存储技术只能是针对一些特定的应用,比如快照、在异构设备之间的复制。还没有哪一家厂商的虚拟存储技术达到解决所有存储难题的境界,虚拟存储还在发展之中。 
  
    但这改变不了我使用虚拟存储的决心。世界上哪有绝对完美的事情,对变化飞快的IT技术更是如此, 都知道Windows有很多漏洞,也存在很多问题,但谁又能离得开它呢?毕竟,它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实用。 
  
    写方案用了三天时间,我尽量用通俗的语句描述每一个环节,希望老板能看懂。没错,因为他看懂了,所以他告诉我,就用它了。也因为他看懂了,所以说我写的不够专业。 
  
    遇到点小麻烦 
  
    虚拟存储被分为“基于主机端的虚拟存储”、“基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存储”以及“基于存储网络的虚拟存储”三种类型。 
  
    我不太相信供应商会为我推荐最适合我的类型,那一定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方式。没有哪种虚拟化方案是“最佳”选择,这完全取决于用户的目标。用户一定要考虑好虚拟存储可为自己提供哪些种类的操作,哪些对自己最为重要。 
  
    最终我选择了基于存储网络的虚拟存储,第一:省事,即不需要对存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也不占用应用系统的内部资源。第二:这种方式拓展了数据传输方式并加强了存储空间管理,在虚拟存储平台上扩大缓存容量,投资要节省很多。 
  
    毕竟是笔不小的投入,我还是请老板做最后的决定,这次我聪明了,我对外行的他讲了很多IT术语,有些甚至是自己也一知半解的。这次,他觉得我专业了,也很满意。他让我自己决定,并承诺说,等项目完成后有奖金在等着我。 
  
    紧接着出现的新问题同样有些棘手,虚拟存储可分为“带内”和“带外”两种基本类型。“带内”虚拟技术是在数据读写的过程中,在主机到存储设备的路径上实现虚拟存储;而“带外”虚拟技术是在数据读写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虚拟工作,而且实现虚拟的部分并不在主机到存储设备的访问路径上。 
  
    说形象些,我们去游乐场玩,“带内”的玩法就是不买通票,想玩哪个的时候再买票,而“带外”呢,就是提前买了通票,这样才可以玩所有的项目。所以“带内”的优势是有保障,安全。我想玩哪个的时候再去买票,但不够灵活。“带外”呢,很方便,玩各种游乐设施畅通无阻,但需要提前买票,游玩时且有可能遇到“设施维修中,暂停运一天”的可能。 
  
    这个问题棘手就在于,很多人认为带内虚拟化已经成为存储虚拟化的未来,但在我看来,从长远看,带内解决方案有先天的局限性。 
  
    带内虚拟把服务器要先接到安装了虚拟引擎的设备上,再连接到交换机和存储设备上。这种方式在服务器数量、磁盘阵列数量不多的时候还可以,但如果数量增加,虚拟引擎设备上的端口数可能就会不够。带内虚拟在提供冗余时也会需要更多的花费,扩展性比较差。考虑到公司的发展和老板远大的理想,我最终决定采用带外的方式。 
  
    几周后:一切都恢复了平静,数据的管理已经变得简单而有条理,前期的购买存储设备计划也仍进了垃圾桶里。我懒洋洋的坐在办公室,心里想,以前经常去折腾的存储设备可能已经长上蜘蛛网了吧。 
  
    老板很高兴,在几次会议上都口头表扬了我工作,只是,再也没提过奖金的事。 
  
    没有哪种虚拟化方案是“最佳”选择,这完全取决于用户的目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存储变形记 最佳解决方案取决于用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