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存储服务平台

诺致科技创始人邝谧:从开放银行到场景金融

【编者按:5月13日,由百易传媒(DOIT)举办的2021(第四届)软件定义存储峰会在上海举行。全球存储界的翘楚——英特尔、浪潮、西部数据、新华三、戴尔科技集团与银行、航空、制造等典型行业用户及教学科研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近千名与会代表聚集黄浦江畔,与数千名线上代表一起,重新审视软件定义存储技术、应用趋势,共同探讨软件定义存储发展大势。

下午“分布式存储”分论坛上,诺致科技创始人、 原上海华瑞银行科技部总经理及互联网业务总部总监邝谧以“从开放银行到场景金融”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嘉宾简介:邝谧先生是金融科技领域专家,1994年起先后供职于中国银行、IBM等大型金融和科技机构,曾担任IBM大中华区大型机首席技术专家。2014年加入上海华瑞银行筹备组,历任科技部总经理和互联网业务总部总监,在行业内首家推出综合金融服务SDK,开放平台业务模式被众多银行同业广泛借鉴。期间作为主要完成人的《“互联网+”时代的智慧银行建设模式》项目,荣获人民银行“2016年度银行科技发展一等奖”。

2019年起创办诺致科技,同时在多家核心企业和高科技公司担任顾问,协助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互联网开放平台,助力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

邝谧先生拥有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工学学士学位和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并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持续进修。在《中国金融电脑》和《财新周刊》等专业媒体发表过多篇论文。

诺致科技创始人, 原上海华瑞银行科技部总经理及互联网业务总部总监邝谧

以下内容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定。

各位下午好,今天主要分享从开放银行到场景金融。这些年,开放银行讲了很多,网上搜也能搜到,大家都是技术员和行业央,对开放银行做的什么事情也肯定了解。在这儿就不多讲了。

传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这是最早的模样。刚才看到前面表现形式,背后系统业务在做转换,背后系统本身信息化、数字化程度,底下看到相关金融服务怎么整合,包括电子发票、聚合支付、渠道支付、银企直连和供应链金融。真正的过程,在这些过程里面把我们金融服务嵌入,这是非常典型的过程。

针对线上场景把金融服务,最早我们想叫做线上支行,但支行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词,监管有一定的要求,类似敏捷小组一样。后来把我们金融服务嵌入,这是开放银行框架底下的架构。

关于开放银行的思路。由于消费金融领域蓬勃发展,带来大量的金融服务。未来对大家合作很好的划分边界,科技和金融之间边界表现比较清楚。

开放银行本身业务跟原来银行商业生态的区别,银行已经做开放,API、SDK这样的形式。国内中国银行最早2013年左右开始开始做的,当时是开放平台给分行。2014年我到华瑞以后把这个思路继承过来,第一个推出银行的开放银行。当时我们的思路向互联网公司学习,最成功的开放平台是脸书,在国内微信也是开放平台。按照这个思路,银行业要把金融服务对外做开放,是这样的发展方向。华瑞探索了一条银行尤其中小银行怎么做的路线。

这套系统和思路建设起来以后,我从科技部转到了互联网业务总部。当时也是比较新,原来业务人员对开放银行模式不是很了解,我们通过把科技和银行业务之间做成一个整合,推出以后在市场取得一些进展。这样建设路径现在被行业普遍所接受了,后来大家陆陆续续看到银行推出开放银行、API,包括中行、建行这几年做得很大声势。

2018年,是开放银行的元年。2018年之后,银行服务通过开放平台开放出来以后需要更多跟产业结合、融合,就开始有了场景金融这个事情。从某种意义上开放银行是银行数字化先导,是其中一部分。

当产业在数字化过程中逐渐具备相关数字化条件以后,其实更容易、更方便跟开放银行结合,这就衍生了很多银行服务很方便拓展到场景里,场景金融这几年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过去几年,金融服务,包括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放出来金融服务跟消费金融相结合已经比较普遍了,尤其在支付,包括消费信贷领域里面,我们平常看到京东、小米等各类的互联网公司,支付和消费金融取得很好的进展。

下一步主要的进展会在产业端,刚才我谈到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大的背景底下,开放银行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结合起来形成场景金融这么一个趋势。

分享一个案例。华瑞上海的一家客户酒总开了个饭店,锅碗瓢盆和厨具都可以配齐,它细分行业做得最大,传统大卖场,在上海非常普遍的企业。最早去过他们仓库,一堆堆的货架,这种企业,它的转型经过几步。

首先是做成电商模式,把原来货架变成在线上展示,提供线上的支付,做了线上商城。后来嵌入了数字化,做成像宜家这样的体验店。这个过程中,华瑞跟进了线性管理、线上支付、线下支付,以及分总公司之间资金调拨,希望有更多资金投入,形成供应链金融。金融本身转型交叉和配合,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金融产品供它去配合,有更深入金融产品介入取决于本身数字化建设过程。

大家看到,传统企业非常缺金融服务,一上来大家都很想做它的金融服务。因为传统企业,我们现在讲数字化,过去讲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相关人才也缺乏。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即使非常想去服务,因为没有这样系统抓手是很难把金融服务嵌入进去。

产业数字化之后,产业本身业务的积累逐步丰富起来,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可以嵌入进去,而且更贴近它的需求,定制化金融服务产品会出现,这两年明显看到趋势会凸显出来,在几个领域看到都是有非常明显的一些趋势。

数字化趋势不再讲。这里面谈一个观点,开放银行和产业端数字化转型加起来以后,场景金融会成为下一大家关注比较多的。大家觉得有非常好的结合点。所谓热点,大家对这件事情有很多看法,不太一致,所以是热点。也有人认为场景金融是伪命题不成立,过去场景金融趟了很多坑,我在过去也有很多教训。这两个趋势叠加起来以后,场景金融是比较大的关键。

目前来说大部分的项目比以前要复杂的多,以前讲集成商,把全球网络计算做数据库中间健做集成。现在来说很多项目变成了范围比原来扩大的多,这样把所谓数字化转型项目完成。

目前典型的场景金融客群主要是这两类:一类是传统核心企业,比较容易理解,它本身是交易参与方,它本身是一个核心企业。还有一类是流量平台,它自己不做业务,它搭平台。这两类客户场景金融最典型的客群,金融机构目前希望把金融服务嵌入这两类。非常有意思,这两类也在互相转化,传统企业想搭建他们的流量平台,形成平台经济,做转型。从平台起家的人发现对业务介入不够深,希望做自营的事情,希望产业链里面核心企业,他们之间也有转化。这两类,未来做场景金融主要跟这两类做合作。

真正的解决方案里面,一端是金融产品,很多金融机构有账户、存款、理财产品。另外,场景,银行、金融机构来说,第一,需要触达客户。第二,场景数据。

中间需要什么过程,底层云服务集成,相对市场供应比较充足,实际上需要很多集成服务。数据的整合,多方数据怎么整合。这样一整套方案,我们叫场景金融或者数字化解决方案,包含这么一些内容。

继开放银行之后,场景金融下一步,会成为热词。

我参加了今天上午的论坛,场景这个词大家听得越来越多了。

我记得非常清楚,几年前参加CMO论坛的时候大家也都在讲场景。当时比较懵懂,经过体验,对场景这个词的认知更清楚了。

对于我们的客户,做什么样产品去进行匹配?传统客户属性,以年龄、背景、学历来分,就是大家讲客户分群的事情。如果根据客户属性去分群,你的产品有很大的偏差。可以换一种思路,针对客户要完成的任务定义产品。

同样一个产品,帮助客户完成任务,这种情况下怎么定义?

客户完成的任务,很类似我们讲的场景,这样解决了大家很同质化的情况。

很多银行朋友说要服务车主、做理财人群,这样大家很难做差异化出来。所以应该到场景里面去,产业结合里面、产业形态里面,完成客户一些任务。

从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来说,因为有了开放平台、开放银行,我们可以针对客户要完成的任务做出定制化的金融产品。C端的产品,大家都很清楚了,平常用的支付、消费金融,现在这些金融产品都是跟我们个人完成的任务结合在一起,这个体验大家可以想象,原来获取一个金融服务可能去到银行柜台,完全是两种体验。这样的一些思路慢慢深入到B端。之前2C端大家比较直观理解,到B端会延伸出更复杂的一些流程,会困难,难度上升很多,等于是它的深水区。现在大家更关注如何把零售业务到对公业务,这是攻坚战。

面对B端场景,金融机构和产业之间做深度融合的话,大家首先关注是数据。不可避免大家互相交换数据,怎么来交换,怎么做联合建模,怎么能保证大家信任,多方数据安全,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B端领域里面可能涉及参与方比C端更多、更复杂,参与方大家体量又不太一样,下一步存储、数据和体系架构上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这是我的观察和展望。

腾讯前段时间发布一个白皮书,我觉得是比较好的,谈到几个领域互相发展和融合,跟区块链的结合。上午会议也明显看到,在一些领域里面,区块链技术跟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整个架构体系结合起来以后,可能带来体系架构大的变化,现在可能比较早期。

我一直做基础架构方面工作,相对比较敏感。如果出现这种苗头,绝大部分情况下会看到都是草根颠覆高富帅的情况。现在看到一些技术在比较低端、特定领域应用,如果它能够沿着这个发展路线在一些特定领域市场把产品和技术打磨成熟,一定会沿着发展路线慢慢走向高端服务,这个会对未来架构产生比较大的冲击,我觉得这是非常可能发生的事情,可以期待一下未来的发展。

这个白皮书最近在看,跟大家做点分享。场景金融,隐私计算相关工作有待突破,这样场景金融才能真正发展起来。里面总结一段话比较不错,我在这里提出来跟大家做分享:

“隐私计算伴随着密码技术、硬件技术的发展加速商业化, 其技术路径也处于高速的演进和变化状态,其中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和可信计算是当前主流技术路径,也是当下产品化的主要方向。此外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的融合应用也成为业界的共识,两者相辅相成。”

今天还有腾讯同事做分享,大家回头可以跟他多做交流这部分内容大家多去关注,有机会我和大家多做探讨。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邝总精彩演讲。刚才演讲时候重点讲两个词:客户、数据,您最有资格讲这两个词的理解,您身份转变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邝谧:我觉得跟个人性格有关系,我已经做第三次转换了。隔段时间希望换一下角色,我最早在中行,后来去了IBM,后来回到中行又去IBM,最后去华瑞。大家常说甲方乙方,绝大部分会给自己做定位,从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服务行业,无非换一个客户,大家总是在做服务。

我个人总结过一个,甲方、客户和服务商定位有什么区别。客户的特点是对这个事情最终要负责的,客户没得选,无论怎么选都是甲方责任,从乙方要理解甲方立场。乙方能带给甲方价值,不仅服务一个客户,服务很多客户,带来很多最佳实践,作为乙方专业领域会更深一些。对于甲方来说是责任感,对于乙方是专业度。最好甲方和乙方调过来,作为甲方专业度很强或者作为乙方责任感很强会比别人则的更好一点。

主持人:谢谢邝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 » 诺致科技创始人邝谧:从开放银行到场景金融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