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存储服务平台

青云科技黄允松:云计算的忠实信徒

再三考虑和对比之后,最近刚买了新一代的AMD锐龙5800X高性能主机平台,它采用的是台积电的7nm芯片,单位功耗输出更高性能,圆了我买一个8核16线程处理器的小小梦想。

然而,黄允松在青云科技上市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他并不关心7nm还是14nm技术,并不在乎单颗CPU的性能表现,甚至手里还有一台几年前推出的Atom平台的设备,用来跑当下最火的Docker容器,这是为什么呢?

黄允松解释说,他更在乎集合了成千上万CPU的计算集群的性能表现,技术出身的他话里话外都是云计算的技术本质。在随后的谈话中,黄允松还道出了许多包含技术本质的观点。

过去近十年以来,黄允松完成了一位从技术型专家到上市公司CEO的转变,招揽了一大批技术专家,每年都会有新的产品拿出来,有较好的市场口碑,并且将这家公司做到上市。黄允松自信满满地说,很少看见有人吐槽青云的产品技术。

青云科技过去近十年的发展中,免不了要经常见投资人,黄允松的讲话极富感染力,对于许多技术都有比较透彻的看法,许多言论都让人感觉他就是云计算的忠实信徒。

黄允松:云计算的忠实信徒

2014年,谈起信息技术发展时,黄允松曾表示,很难想象,除了云计算这个方向,信息科技还能往哪里走。2021年,在他眼里,云计算技术或者说云计算的这种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角落。

云游戏是一个范例,游戏程序在云端运行,用户手里的只有一个简单的控制端,这是典型的云计算模式。虽然眼下谷歌的Stadia发展并不顺利,个人认为因为谷歌缺少做游戏的能力,只有技术能力,但长远来看,云游戏确实是一个趋势。

谷歌的Chromebook笔记本电脑的兴起也是一个例子,有数据统计,Chromebook在海外某些地区是仅次于Windows系统的电脑,Chromebook也是将更多能力放在云端来完成,弱化对于本地能力的要求。

越来越多应用的业务逻辑都在云上完成,云的模式在被广泛采用,或许是对云计算本质看的太清楚了,使得青云科技做云的策略有独辟蹊径的感觉。

印象里,青云科技是国内最早施行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一致架构的云厂商,从公有云大规模实践中验证技术方案,然后放到私有云、混合云架构里去落地到企业本地的数据中心,这一做法为产品快速迭代验证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许多大型公有云厂商也开始走这一模式。

黄允松作为早期码农的一些朴素编程技术原理也深刻影响着青云科技的产品全景图。

黄允松在谈起“解耦”时是这么说的,“我特别讨厌‘闭环’,因为我从小被教育解耦合和低耦合。”因为,耦合度高意味着代码的修改和扩展将花费巨大成本,是非常低效率的架构,青云科技的技术架构保持了很高的开放性,其产品可以与其他平台搭配使用,基本没有闭环的锁定。

青云科技的Slogan是“云之基石 自由计算”,与青云现在在做的事情高度吻合,因为青云所做的都是基础架构上的工作,虽然黄允松本人的技术理想远大,但并没有打算投身半导体领域,而是在做指挥着千万颗半导体芯片的云计算基础软件,做软件层面的调度管理工作。

黄允松对青云科技的定位想的很清楚。

他就是要把青云科技打造成一个更好的、更经济的工具,更亲近的、能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高高在上的,对用户要求特别高的工具,这是青云科技为何把自己定位成基础型平台的原因。

“云之基石”就是指青云科技做的是基础型、困难型的工作,而不是应用型的工作;让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专注打造坚实、稳定、可靠、高效的基石平台,将复杂的事情透明化,让企业只需关注业务创新,而非底层技术。

“自由计算”是以公私统一架构和高度解耦实现全场景自由计算;尊重用户需求,不定义规则,不绑架用户,按照用户实际业务提供服务;让用户在坚实的基石平台上,自由创新业务,安心、放心;坚持开放、开源,拒绝闭环。

实干家:掷地有声、言之有物

一直以来,笔者都比较喜欢参加跨国企业的产品技术类的媒体沟通会,因为这些企业大都比较言之有物,或有创新的产品技术,或有先进的技术理念和行业观察,总之能做到言之有物,有实际可写的内容。

而国内许多企业除了高调的市场宣传以外,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有有实质性的内容,许多时候没什么创新可言,对于行业发展没有什么实质性贡献,作为科技行业发展的记录者,经常觉得非常无奈,而青云科技则是一个例外。

作为侧重关注企业级IT技术的媒体,我有幸见证了青云科技旗下分布式存储平台QingStor的几次重要产品发布,对象存储、块存储和文件存储产品,超融合方案等等都有独到之处,放着开源的方案不用,反而都强调自研,都有扎实投入,都有详细的技术原理分享,能跟媒体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做。

青云科技的每次技术沟通就比较言之有物,每次都会有一个技术负责人很耐心,很认真的跟媒体做讲解,生怕你听不懂他做了什么,但有时候确实有些深奥就会听不明白,还是能感觉出来很热忱的一面,偶尔碰见几个喜欢细枝末节的媒体人的追问,也从没见过答不上来的。

青云科技有许多这种专家人才,不乏一些技术大牛,有时候也不得不感慨,黄允松是怎么把这些人拉到一起的?

青云科技容器平台研发总监周小四的介绍就很有意思,谈到为什么加入青云科技,他表示是看到作为CEO的黄允松有野心,而野心是做CEO的一个必备要素,更重要的是,黄允松不光懂技术,也懂开源。

懂开源

据了解,黄允松是Java最主流IED工具Eclipse的贡献者,Eclipse是给开发者用的开发工具,如果开发者也有一条鄙视链的话,做给开发者用的工具的人,无疑是站在链的最顶端的那种人,从时间上来推算,黄允松应该属于国内早期接触开源的那批人。

从2019年开始,青云科技做了越来越多开源的事,青云的开源项目不只是把源代码发布到网上,而是严格按照硅谷的做法,以纯英文的方式提交到GitHub上,用的法律文件都是基金会的,没有任何区域特色,没有任何国家特色。据笔者了解,青云科技开源项目的文档还是很不错的。

云原生时代已来临,青云科技从2017年开始布局“容器”,周小四认为这是一条新的赛道,并且是一条通向全球市场的赛道。容器是直接面向应用的,彻底消除不同底层基础设施的差异性,能够为混合云做更好的支撑。

许多人都非常看好容器技术,而周小四团队做出来的KubeSphere是国内仅有的K8s发行版,获得了国内外开发者的很大关注,甚至也亚马逊云非常看好。

据黄允松介绍说,亚马逊云团队针对KubeSphere开发了7-8个月才上线了KubeSphere on AWS Starter,这是一种比上架到AWS MarketPlace更高级的方式,能让用户用得更方便。KubeSphere获得了云计算领头羊的高度认可。可以说,此举对于青云科技在国内开源领域的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短时间内还看不见开源对于科技发展的影响,但一家云计算企业如果未来想获得持久的发展是必须在开源上做投入的,开源意味着一套生态,也意味着一套技术方向,青云是笔者看见的,国内为数不多的在开源这件事上比较认真的企业。

懂行业

在许多人眼里,青云科技实在是太技术了。有媒体朋友表示,青云讲的东西太技术了,技术标签是作为一家IT创新企业必备的素质。

黄允松则表示,接下来的青云科技不仅会继续关注技术创新,也会关注行业创新。黄允松表示,青云计划成立一个行业研究机构,专门研究行业,研究业务价值和商业架构。同样的,商业研究成果也会开源。

结语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牛顿的谦辞。

而在IT发展史上,IT是技术也是产业,技术的变化时刻改变着产业现状,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前人被后辈按在地上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青云科技挂牌上市了,此时此刻,黄允松和青云科技就是新人,是国内云计算成功的代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 » 青云科技黄允松:云计算的忠实信徒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