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存储服务平台

9年自主研发稳居全球前三 阿里云技术研发负责人分享“飞天”往事

2009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在北京上地汇众大厦一间疑似废弃的办公室,一群年轻人写下了阿里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的第一行代码。9年之后,阿里云技术研发负责人蒋江伟同媒体分享了这段往事以及“飞天”的自主研发之路。

“当时大家都觉得做云计算就像合抱一棵大树,谁都知道最终大家的手会连在一起,但谁也不知道那一刻会发生在何时。”蒋江伟说,正是对云计算的坚定信仰,让阿里云扛过了内部和外部的不断质疑,最终成长为世界前三的云计算厂商。

阿里云技术研发负责人蒋江伟

在阿里云启动飞天自主研发一年之后,BAT的掌门人曾对云计算有过一场激辩,只有马云认为”如果不做云计算,阿里将会死掉“。同样是在这一年,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发的免费云计算操作系统OpenStack项目启动。这推动了数年后全球云计算市场的繁荣,但在行业里也引发了是“用免费的OpenStack”还是“坚持自主研发”的路径之争。

蒋江伟认为,只有自主研发才能盖起高楼大厦。从现有的市场格局来看,全球前三的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都是采用自主研发技术。这确保了云的整体架构是有机统一的,能够随时随地的无间断升级,并在全球范围内水平扩展。“如果不是自主研发,我们根本无法应对双11 32.5万笔/秒的交易创建峰值。”

2009年,马云与飞天研发团队合影

但自主研发并不等于不开放。蒋江伟介绍,在“飞天”的系统设计上,充分支持Hadoop、Docker、Spark等开源软件,并提供丰富的API供开发者平等使用。2017年,阿里巴巴还成为唯一入围开源项目托管平台GitHub顶级贡献名单的中国公司。

飞天是阿里巴巴大规模投入自主研发技术的开始。自此之后,数据库OceanBase和POLARDB、互联网中间件Aliware、物联网平台Link、神龙云服务器、ET城市大脑、AI芯片NPU等一系列技术相继诞生。研究机构PwC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阿里巴巴研发投入预计达25亿美元,居中国企业之首。

神龙云服务器是阿里云飞天在底层硬件层面的重大突破,通过自研的虚拟化2.0技术,神龙云服务器融合了物理机和虚拟机的优势,性能“零”损耗、上云“零“障碍,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一台弹性裸金属服务器从创建到部署。

在数据库方面,阿里云自研的关系型数据库POLARDB对比开源软件MySQL有6倍性能提升,相对于商业数据库实现了大幅度降低成本。

蒋江伟强调,坚持自主研发、与合作伙伴共生共存、坚决不碰用户数据是阿里云的三条生命线。“没有9年的自主研发,就不会有阿里云的今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 » 9年自主研发稳居全球前三 阿里云技术研发负责人分享“飞天”往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