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存储服务平台

美国数据科学家如何让数据分析在中国落地生根?

Palantir用一次次大额融资征服了投资界,跻身全球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之一,与Uber、Airbnb并排站在了一起,他证明了情报分析公司,数据分析公司是多么的有发展前景, 就连Gartner也估测,大数据分析市场规模达到了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和美国加起来就占了180亿美元。

一位中国的年轻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接触到了大量文本分析的先进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在看到美国众多企业对非结构化数据分析的强烈需求后,他开始了非结构化数据的研究,深厚的学术功底加上有前景的研究方向,让他在2015年筹得近100万美元的资金,组建了一个由多位博士和博士后组成的团队进行研发。

这个年轻人就是Taste Analytics CEO 汪晓宇,Taste Analyics是硅谷当红大数据公司,最近他宣布要把这样的技术产品引入中国,Gartner的估测非结构数据分析的应用占据大数据分析市场份额的75%,汪晓宇做的就是非结构化数据分析。

Taste Analytics的数据分析

在市场策略上Taste Analytics与Palantir有所类似,Palantir在国家情报和金融领域比较精专,Taste Analytics则把目光投向了商业企业级市场,服务对象不是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者,而是面向企业的商务决策人员,比如客服管理,销售人员,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等等方面内容。

Taste Analytics主要产品服务平台就是Signals,这是一个可以对企业日常经营状况做出智能分析的解决方案,有强大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的分析能力,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这三层服务。

企业的消费人群与企业沟通的客服记录,聊天或者邮件,在公开的社交网站上的评价分享内容,在购物平台上的消费行为与Taste Analytics对接后,都可以作为数据分析的数据源,经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分析,结合机器深度学习,聚合关键词,关键信息,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可视化的形式输出展现结果,过程中分析师不直接接触用户数据,没有隐私上的问题。

Taste Analytics曾帮助某著名电商发现被忽略的消费者反馈信息,随后他们改进服务,挽回损失。如今,Taste Analytics的客户名单当中有许多美国著名的金融机构及世界500强企业,这家成立仅仅两年的企业如今已经获得了百万美元的订单,并且还在保持高速的业务增长。

中国打算怎么做?

汪晓宇曾表示,中国的非结构化数据比美国落后三年,对这样一家来自硅谷的企业来说,这是优势所在,中国的市场是很大,发展前景也比较大,中国目前的大数据公司也有许多,证明了中国市场是认可大数据分析的价值的。

日前,汪晓宇宣布Taste Analytics即将在2016年将开始正式在中国市场发力,汪晓宇透露说要实现全部产品的本地化,使用本地语言,使用本地化部署,把数据存放在中国本土,提供本地化服务,支持为企业提供私有和公有的SaaS服务,结合当下国内传统企业转型的热潮,正在与多个传统企业接触,除了大型企业外,也很关注中小型企业。

据了解,中文版的Signal一经推出立刻收到了100多个试用客户申请,现在应该会有更多客户了,但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这些客户有的是行业领先友商,笔者惊奇的是Taste Analytics居然主动说友商也使用了我们的产品,仔细一想我们发现,这或许就是行业的特点,大数据分析的市场空间很大,服务差异性很大,竞争氛围却很淡。

大数据分析服务服务商与友商之间没有其他行业的激烈竞争,相互间可以有很好的互补与合作,这点可以帮助Taste Analytics快速落地本土化,Taste Analytics找到了多位本土的合作伙伴,在采访中多次提到GrowingIO、百分点、环信等国内知名的大数据分析公司,未来在服务平台中还将集成多个服务。

汪晓宇认为,落地中国本土化最大的难点是技术以外的问题。目前国内与美国相比,缺乏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许多企业内部并没有专业的分析人员,需要委派客户专员,而且国内没有针对数据分析行业的法律规范,国内的数据分析和采集环境与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所以,想要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还需要下很大功夫。

大数据走向产业化需要以人为本

对于如何在B2B领域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价值,汪晓宇在日前的T-EDGE大会上做了一番解读。

汪晓宇相信,未来的大数据分析会走向产业化,但同时认为人们不应该盲目追求大数据,如今的大数据就像Teenage Sex(中学生谈性),别人都在说,但是谁都不知道谁真的做了,这是对大数据现状的理解。

汪晓宇认为大数据分析是要从不同来源的海量数据中有效率地找到价值,这需要一套有效的架构,许多企业虽然收集了大量数据但是由于没能建立灵活的机器学习模块,受限于机器学习的模型最终还是不能挖掘到数据的价值,数据挖掘是可以找到智能的,这些可以辅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人类与计算机的互动能够产生一种分析的能力,在B2B领域,大数据可以作为辅助参考工具,帮助人从海量数据中找到需要的数据,轻松地帮助人们建立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根据公司的情况,业务驱动,针对不同的用户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了解用户、了解市场,洞察先机。

大数据走向产业化需要有好的产品做支撑,人是汇集数据的渠道,人是数据分析最终的决策者,人是方案的提供者,“顶尖的人才才能做出好的产品”,大数据最终服务于人,大数据的一步步发展,走向产业化都需要以人为本。

结语

汪晓宇有很强的学术功底,对市场也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016年是Taste Analytics落地中国的第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成果,我们且保持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 » 美国数据科学家如何让数据分析在中国落地生根?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