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存储服务平台

技术解读:为什么Amazon AWS不赚钱

记得《倚天屠龙》有这样一个描述:天上的老鹰看地上的两只黄羊在打架,老鹰感觉很奇怪,后背明明有很大漏洞,为什么两只黄羊都不选择这里进行攻击呢?其实,很简单,视野和境界不同。黄羊不能够像老鹰一样,选择最薄弱的环节进行攻击。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最可怕的其实不是资金、也不是品牌,最可怕的是境界的不同
 
云不是什么
 
云也是有境界的。对于国内的一些大牌云,云是什么?它会告诉你,云是VPC,是基于PostgreSQL并兼容Oracle的云数据库、是支持Redis的KV数据库,是基因测序与渲染批量计算的云应用,是2万IOPS、256MB数据吞吐的SSD云盘……等等,一系列新的功能和特性。
 
所谓“数据保护倡议”也是云的一部分。“数据是客户资产,云计算平台不得移作它用,并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客户保障其数据的私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鬼才相信这样的倡议。数据的隐私性,不是你说不动,就真的不动的。真正的数据保护应该是就是你想动,也动不了,靠什么做到这一点,当然是技术
 
青云QingCloud CEO 黄允松说过:“如果两个用户同时在青云上,但他们彼此居然在三层网络上互通,这有什么安全性可言啊。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如今,有多少云服务提供商能够做到真正的三层隔离啊。看来,这就是差距。
 
云又是什么
 
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难回答。我们一说就是IaaS、PaaS和SaaS;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其实这只是云的分类。
黄允松表示,我们对于云的认识大多来自Amazon。Amazon AWS 2003年在美国萌芽,对外提供“千”这个数量级的IOPS的服务。对比传统阵列,至少是“万”级别的,两者相差十倍,这肯定是不入流的生意。“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Amazon长时间亏损。” 黄允松说。
为什么QingCloud能做到几万IOPS,甚至几百万I/O的吞吐的能力,靠什么?QingCloud不靠SSD,考的是块设备级别够低。
“为什么家都在在文件系统级别去做块设备级别开发和功能呢?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案,失败了五次之后,我们决定换一种模式去做,我们将不同设备硬盘做成一个硬盘池,实际上这不难。难在它不是分布式的,如果有一种机制能让它变成分布式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黄允松说
 
他表示,解决问题一防止脑裂,因为宏数据到处都是,一旦发生网络灾难,数据就不一致了,我们称之为脑裂——“大脑分裂”,如何解决是个很大的问题;另外,消耗大级别的块复制,如何平衡成本的问题?这也是QingCloud的技术优势所在。

 
有了这样的技术保障。QingCloud就展示了一个“技术层面API的开放、标准化、相互调用,以及自定义的授权方式”的云服务。其实,不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是按照这样的一个目标来构建。
 
全虚拟化和P2P机器人运维
 
在黄允松看来,云计算技术有两点:一是全虚拟化;一是协同运维。
 
他指出,仅有硬件高可靠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没有任何预兆,把硬件电源线拔了,那么,以硬件为核心的系统,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恢复?但对于虚拟化,类似的问题很容易解决。“虚拟化最大的好处就是敏捷。”他说。
 
“坏”是绝对要发生的事情,所以必须要接受它。关键在于快速恢复,同时让影响变得最小,这就是全虚拟化重要性。“我可以很骄傲的告诉大家QingCloud发布β版本时,就可在网售卖SDN/NFV设备,迄今为止能够这样做的寥寥无几。大家唯一担心的是全虚拟化带来性能损耗,但是这个问题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在CPU级别基本可以控制在1%以内。QingCloud不久会发布SDN 2.0,最大的技术改变在于TCP/IP协议栈,届时网络的性能可以提升5~8倍,内部指标是10倍。”说。
 
云计算第二个技术关键是运维。当你只有100台设备,会对运维没有感觉,但云计算是千万台设备,运维问题将非常突出。每天都会收到1~2份故障报警,没有任何预兆,服务器会突然下线,数据会丢失。也就是P2P机器人运维系统的重要性。机器代替人会成为唯一的方向。“在我们的系统里面,我不关心数据中心在哪里,也不关心数据中心里有多少种设备,任何一台物理设备都是可以随时下线,不影响使用。”黄允松说。

 
小结
 
所谓“在商言商”,我无从判断黄允松的话哪些是对的?有多少可信性?我还没有这样的技术能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黄允松还是愿意将技术思考拿来进行分享,与那些一味的商业灌输相比,只这一点就值得推崇。
 
希望有更多的技术思考,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情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 » 技术解读:为什么Amazon AWS不赚钱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