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存储服务平台

去误报、高精度,NDR让企业安全防护上一个台阶

朱 朋博

农业文明时代,当生产力提高,粮食可以养活更多人之后,就有一部分人可以不去种地,去研究其他事物,于是后来就有了手工业,社会得以发展。

当一个安全人员,每天被一些琐碎的、低效的事务牢牢绑定,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安全问题的时候,这也是明显不合理的,NDR(Network Detection and Response)技术作为一种能解放安全人员的方案,正在成为许多企业安全架构中的必选项。

一位被IDPS折磨的安全人员

小明是公司的安全人员,他那屡屡失守的发际线和永不退色的黑眼圈,使得这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沧桑。

每天,从上班那一刻起,小明就要马上查看一下企业网络的安全状况,比如主机是否被黑,如果有状况则会马上开始大面积排查并处置,或断网,或重做系统,做完以后还得想想怎么甩锅。如果完成了应急,小明还需要做溯源,弄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再去解决。

除了解决问题,小明还需要关注网络中的隐患。比如杀毒软件的特征库有没有及时更新,机器的系统漏洞有没有及时打补丁,等等。作为安全人员,小明需要用到IDPS(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方案,IDS(入侵检测系统)负责发现问题,IPS(入侵防御系统)负责解决问题,IDS主要针对已发生的攻击事件或异常行为进行处理,它可以提醒小明进行防范和应对。

但问题是,IDS每天会产生数以万计的报警信息,小明即使996也看不完。最令他崩溃的是,这些信息不仅数量多,准确性还低,还经常误报、漏报,真实威胁经常看不见。小明最终选择不看IDS,于是IPS也一样变成了摆设。

小明也听说,很多人都不打算用IDPS了,现在流行的是NDR(网络威胁检测与响应),同行也说:

NDR不仅能发现已知的安全威胁,还能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发现新的安全威胁,更重要的是,它对威胁的认知更深入,能大大降低误报、漏报的概率。同时,它还能对安全问题进行处置,很多人都认为NDR将取代IDPS。

描述很美好,小明决定自己也试试NDR,在这之前,他对NDR进行了一番研究。

被企业用户认可,NDR发展正当时

2020年,Gartner发布《Market Guide for Network Detection and Response》(《NDR市场指南》)报告,而在2019年,这个市场指南还叫做《NTA市场指南》。NDR主要是利用机器学习等分析技术来检测网络可疑流量的技术,持续分析流量数据来构建模型,当检测到可疑流量模式后就报警。从NTA切换到NDR,体现出的是从“分析”到“检测与响应”的变化,市场的需求更趋向于实战。

国际上有许多NDR厂商,在中国,微步在线是较早开始涉足NDR领域的安全厂商,包括奇安信、深信服、安恒信息以及中睿、东巽、安赛也在做NDR。微步在线的产品NDR产品叫做TDP(威胁感知平台),微步在线TDP业务线负责人赵林林表示,NDR与以往的NTA的一个非常大不同点就在于响应(Response-R)方面。

在他看来,响应不该只是阻断、联防联动这些处置操作,还应知道更多背后信息,比如,究竟感染了多少台机器,如何评估其影响和危害,如何对威胁进行定位和溯源等等,企业在被攻击后,应该积累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赵林林认为,NDR对于企业的安全建设非常重要,它是企业安全非常关键的基础设施,既是拴在屋子里防盗的铃铛,也是照亮屋子的灯,能让企业看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媒体认为,2021年将成为NDR元年。Gartner在市场研究报告(《Emerging Technologies: Adoption Growth Insights for Network Detection and Response》)中指出,“尽管疫情大流行造成了影响,但NDR仍然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

微步在线的市场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赵林林表示,目前TDP是微步在线的主打产品,TDP的付费客户已经有200多家。

微步在线的NDR方法论:抓得准,看得见,搞得定

众所周知,微步在线的长处是威胁情报,所以,微步在线用情报驱动NDR看似剑走偏锋,实则成效显著。

在网络安全领域,黑客们共享自己的攻击方法、工具、漏洞,而作为防御者则经常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威胁情报能够扭转防御者的局势,化被动为主动。微步在线运营着亚洲最大的情报共享社区,拥有完整的情报生产和流转机制,拥有能秒级更新的一手情报,能做到一点发现,全网共享,多点联防,而这一优势在TDP产品中得到了体现。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威胁检测的准确率奇高。准确率对于NDR检测报警环节非常重要。无法准确检测,就无法正确响应。微步在线的TDP结合威胁情报、特征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发现问题,避免真实报警被误报淹没的困境,聚焦于真实的威胁。因此微步在线TDP的监测准确率远高于业内普遍水平,其误报率只有0.03%~0.05%,而业内误报率能达到3%~5%的也凤毛麟角。

开启统揽全局的上帝视角。微步在线的TDP看重NDR在资产检测方面的价值,它可以帮企业解决流量层面能解决的所有问题,能通过分析协议来识别不同的资产,从而实现被动资产发现,能照顾到企业所有的资产,开启上帝视角。

更自动化的处置闭环。NDR的R作为响应环节,就是要避免此前NTA技术的“管杀不管埋”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置。当攻击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时,防御者自然也希望能自动化的处理,手工防御效率低成本高,而自动化的处置闭环也显得非常有必要。微步在线的TDP可根据根据情报、攻击判定,自动阻断后续攻击,还可以联动第三方安全设备,打通处置流程。与TDP Agent配合,还可以自动化定位恶意程序和执行过程。

更丰富的检测能力。赵林林认为NDR可以做的有很多,他认为检测既要有漏洞检测,也要有规则检测,还要有情报检测,还可以不断加入新的算法模型增加检测维度,从而检测出更多信息,比如,可以分辨是内部攻击还是外部攻击,是什么导致的报警等等。微步在线的TDP构建了云+端+流量全面检测能力,不再依赖单视角检测,能让Webshell、反弹后门等高级威胁无处遁形。

此外,在微步在线的产品矩阵中,流量和终端可以协同检测分析和响应。OneEDR是微步在线推出的主机威胁检测与响应平台,在TDP和OneEDR配合中,TDP只能做流量分析,而有了OneEDR之后,微步在线可以端和流量的信息结合起来做分析,增加新的维度后能更准确地判断主机的安全状态,这种提升对于TDP和OneEDR都非常重要。

有了微步在线TDP后的新生活

转变发生的有点快,如今,做为微步在线TDP用户,小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光是外形看起来就年轻了好几岁。

作为国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NDR解决方案,微步在线的TDP真正做到了有问题才报警,没有问题就不报警,正是这看似简单的一点,将小明从IDPS浩如烟海的报警中走了出来,光凭这一点,小明就少了很多无意义的加班。

发现问题后,自然就能进行处理了,微步在线的TDP能对许多安全威胁进行自动化的处置,自动拯救失陷的主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这还远没有结束,在解决问题之余,TDP还能帮助小明对安全问题进行溯源,查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偶尔还能发现更隐蔽的攻击和潜伏的安全威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安全的认知也在逐步提升。

作为一款成熟的NDR方案解决方案,微步在线的TDP还能帮助小明清楚地看见公司内部的各种安全资产,对公司整体的安全态势有更清晰准确的认识,TDP精准告警和全面的资产发现能力让小明觉得很安心,再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的上班了。

总之,NDR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小明这样的安全人员的安全守护能力,摆脱琐碎的日常工作,聚焦于更多安全本身的问题。

2021闪存风云榜重磅揭晓!

宋 家雨

7月29日,以“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为主题的2021全球闪存峰会在杭州盛大开幕,众多业内专家学者围绕闪存(Flash)和内存(Memory)芯片为核心的存储器产业展开交流分享,共话闪存发展新趋势!

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会组委会正式发布“2021年闪存风云榜”榜单,包括2021年度十大闪存存储系统企业金奖,十大固态硬盘企业金奖,十大闪存控制器企业金奖,全闪存创新企业奖,闪存测试与分析解决方案金奖,闪存应用金奖,SSD创新奖,闪存存储创新产品特别奖,旨在挖掘并集中展示闪存先进技术和实践应用,树立行业标杆典范。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风云榜颁奖现场!

2021年度十大闪存存储系统企业金奖

戴尔科技集团

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联想凌拓科技有限公司

日立数据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威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川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新华三集团

2021年度十大固态硬盘企业金奖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铠侠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美光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希捷科技有限公司

西部数据公司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

2021年度十大闪存控制器企业金奖

北京得瑞领新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华澜微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大唐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美满电子科技公司

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威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市得一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微芯科技公司

2021年度全闪存创新企业奖

北京大道云行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度闪存测试与分析解决方案金奖

唯亚威通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2021年度闪存应用金奖

杭州中安网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年度SSD创新奖

英特尔® 固态硬盘 D5-P5316 系列

2021年度闪存存储创新产品特别奖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28层QLC 3D NAND闪存 X2-6070

新华三 HPE Alletra智能存储

专注差异化发展,英特尔NAND存储发力数据中心领域

朱 朋博

2020年10月20日,SK海力士突然宣布将收购英特尔NAND SSD业务、NAND部件和晶圆业务,包括中国大连的NAND闪存制造工厂(Fab 68),英特尔只保留基于3D Xpoint的傲腾业务线。

专注于傲腾对于傲腾固然是好事,但对于要出售的NAND业务,其未来发展会怎样?一直在使用英特尔NAND产品的广大企业用户该怎么办呢?加入SK海力士之后,英特尔NAND SSD业务以怎样的角色为SK海力士释放更多价值呢?

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关键在于,要认识到英特尔NAND存储对于数据中心市场的优势,以及SK海力士对于未来数据中心市场前景的态度。

出售NAND SSD业务的深层思考

带着种种疑问,DOIT采访了英特尔NAND产品与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销售总监倪锦峰。其实,从倪锦峰本人的头衔就能看到NAND业务目前在英特尔内部已经相对独立开来。而在谈到未来发展时,倪锦峰在言语间还是充满了期待。英特尔数据中心NAND SSD业务可以帮助SK海力士在数据中心市场上获得更大市场。

从英特尔的角度来看,以IDM的方式输出大量以CPU为主的芯片,从设计到生产制造的过程,包括定价都相对可控,对于广大用户来说,意味着有稳定的价格和稳定的供给。然而NAND SSD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前不久,受挖矿影响,部分SSD价格短时间内出现大幅波动。

这或许是英特尔剥离NAND SSD业务线的一个原因。倪锦峰表示,即使NAND业务线脱离英特尔,未来也将继续与英特尔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用户不需要担心产品线的延续问题。

专注于数据中心市场的差异化发展路线

在此次采访中,DOIT记者还了解到了英特尔NAND SSD的差异化优势,以及这些技术优势如何在数据中心市场上转变为竞争优势,也意识到了英特尔SSD业务产品线将进一步把SK海力士带入数据中心NAND SSD市场,进入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与其它主流NAND SSD大厂相比,英特尔一直以来都更专注于数据中心NAND SSD产品线,在数据中心NAND SSD技术上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也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英特尔在技术路线上选择的浮栅技术最能体现这一点。

浮动栅极技术(Floating Gate)是英特尔多年来坚定不移在走的一条技术路线,虽然工艺相对复杂,但英特尔选择浮栅技术看中的是其较强的数据留存能力,也就意味着浮栅技术就能更好地发展QLC甚至PLC技术,以满足数据中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作为在NAND技术领域研究了十几年的老司机,英特尔是业界第一个推出64层 TLC SSD的厂商,同时,英特尔也于2018年率先在数据中心市场上成功推行了QLC SSD,这也正是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一个体现。

磁盘的重点是提升容量,NAND SSD本身有性能优势,其发展方向也是要有更大容量,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增加层数,比如英特尔最新的QLC NAND做到了144层。另一种则是增加每个Cell的比特位,也就是从MLC到TLC再到QLC甚至PLC的演进路线。

从倪锦峰的介绍中了解到,NAND层数的增加要伴随着单位Cell比特位技术的演进。

这是因为,随着层数的增加,层数提升的相对收益比率在降低,从48层提升到96层提升了100%,而从96层提升到144层则只提升了50%。提升效果降低的同时,生产制造工艺的难度在提升,生产周期在拉长,如果不增加单位Cell比特位,那么层数增加得到的收益会非常低。

英特尔在用各种方案将更有成本优势的高密度NAND存储推向市场,除了144层的NAND技术,还有QLC甚至PLC这种单元技术,还有更高密度的外壳方案,比如EDSFF,常见的就是Ruler这种尺子外形的SSD盘,以尽可能少的空间占用提供更高存储密度。

英特尔技术专家则从技术角度介绍了NAND技术上的核心优势。

在面密度方面,英特尔在浮栅加上CuA(阵列下的CMOS-CMOS under Array)的加持下,对比替换栅极技术(Replacement Gate)中浪费掉资源,其面密度最多提高10%,容量更大,每个晶元能产出更多容量,制造效率会更高。

在可靠性方面,英特尔的垂直浮栅闪存单元设计非常特殊,上图可见,单元与单元之间是分隔的,好处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干扰会少很多。此外,由于一个单元之内存储的电子数量比较多,这对于防止漏电,提升控制能力也是有作用的。

基于在面密度以及数据保持能力上的差异,浮动栅极和替换栅极两种技术路线的差异则更加明显,英特尔所选择的浮动栅极能做到更高密度的裸片,也就是适合数据中心大容量、高密度存储,反之,替换栅极更适合做低密度裸片,做小容量的低密度存储。

在可靠性方面,浮动栅极相对于电荷捕获闪存单元的数据保留率也更高,能更好的应对MLC到TLC到QLC甚至PLC带来的数据可靠性问题。

虽然浮动栅极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但由于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所以,并不是所有厂商都选择浮动栅极。

从市场来看,一些选择其他方案的厂商其关注重点并不是数据中心市场,有些场景中根本不需要QLC或者PLC,大部分TLC就能满足其需求,而英特尔选择则是少数专注于数据中心市场的厂商所选择的技术路径。

新技术集大成者——采用第三代QLCD5-P5316

D5-P5316有许多黑科技加成。首先,凭借NAND介质技术的改进和固件层次上的优化,D5-P5316的耐久性比其它QLC NAND高4倍,英特尔技术专家指出,从实际应用来看,像D5-P5316这类QLC盘的寿命在实际应用部署中并不是问题。

性能方面,D5-P5316有着与TLC NAND固态盘相当的PCIe 4.0读取带宽,能达到最高7GB/s,跑满PCIe 4.0。

英特尔技术专家表示,许多用户并不关心单盘读写带宽或者是IOPS表现,而是更在乎时延和服务质量,英特尔在此前许多SSD设计中就关注时延和服务质量,在历代产品中不断迭代和完善,而现在,D5-P5316有着与TLC NAND固态盘几乎一致的时延和服务质量,与第一代QLC固态盘相比,时延缩减了48%。

D5-P5316的主要参数配置信息

凭借长期积累和英特尔的品牌实力,D5-P5316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以及成熟度方面的表现也不应该成为问题。英特尔技术专家介绍道,英特尔NAND SSD的迭代中每次只迭代介质或者控制器,每次升级都只有一个变量,以确保可靠性和设计难度在可控范围内。

作为D5系列容量型SSD的一员,D5-P5316能满足大规模温存储需求,单盘30.72TB的容量配置大大提高了存储密度,无论是按照提供的容量还是性能来算,都有利于减少数据中心空间占用,最多可将存储空间占用减少20倍。

按照块大小和读写比例分配情况,英特尔QLC PCIe NAND固态盘适用的场景有以上几种,包括AI、云存储、超融合、大数据、CDN以及HPC等场景,适用范围还是非常丰富的。

结语

广大用户应该注意到英特尔NAND SSD是最专注于数据中心市场的SSD产品线,这既总结了过去,也为其接下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英特尔NAND SSD业务被出售或许是最好的安排,英特尔可以更专注于有差异化价值的傲腾,SK海力士因为获得这一产品线在数据中心市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2021软件定义存储峰会直播指南

张 妮娜

2021年5月13日,由百易传媒(DOIT)举办的第4届软件定义存储峰会在上海威斯汀大饭店举行,共同探讨软件定义存储发展大势,内容涉及IPFS与SDS应用、数据管理与超融合、以及分布式存储等热点话题,不能到现场的朋友可以通过小程序直播在线互动。

有梧桐树的地方,才是上海

张 妮娜

假期刚过,继续搬砖 … …

浪奔~浪流~

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今年“五一”,

上海滩格外“繁忙”

你在阳台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下看你,

🔥“武康大楼红衣奶奶”上了热搜

上海,

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漫步在梧桐树下,

花园洋房、巴洛克式建筑,

交相辉映,

老里弄传来叫卖声,

弥漫着独特气质。

石库门的故事,让生活充满回忆。

当然,让我难忘的还有ta~!

我的朋友,

超融合,

7*24小时,妥妥工作狂,

这个假期,

ta也没闲着,

业务系统平稳运行,

支撑运维中心最拿手。

等等,

超融合?

没错,

ta前几年很火,

是大家眼中的“经济适用男”,

虽然在基础设施领域,

被DevOps、微服务抢风头,

但ta在业务场景中的应用

依旧广泛,

尤其在数据管理上,

优点很多哦~

数据管理是多云数据应用的关键,

超融合也在演化和升级中,

这些都为应用实践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思维。

最早的超融合以存储为核心,

融合了计算虚拟化,

相对传统IT架构,

超融合是由软件定义的,

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线性扩展,管理简化,

按需采购,运营维护成本低,

这些是ta的天然优势。

小超最近在上海,

约好了,

就在5月13号,

上海威斯汀大饭店

软件定义存储峰会

数据管理与超融合论坛,

我们又能面基啦~

你,来不来?!

由百易传媒(DOIT)联合Ceph中国社区举办的第4届软件定义存储峰会将在5月13日于上海威斯汀大饭店举行,内容包括IPFS与SDS应用、分布式存储,数据管理与超融合等当下最热的话题,产学研专家汇聚一堂,以及来自金融、制造等多行业用户的案例分享,敬请关注。官方网址:http://sdss.doit.com.cn/2021/

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张 妮娜

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今天正式成立,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致力于破解当前“卡脖子”难题,同时让未来不再被“卡脖子”。

图片来自人民网

网友们表示:“芯片学院”来了,太提气!

集成电路,被称为电子产品的“心脏”,是所有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但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核心产品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总体仍处于中低端等问题依然存在。

今年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求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自1956年设立半导体专业,清华大学在集成电路领域迄今已培养本科生4000人以上,硕士生3000人以上,博士生500人以上。2016至2020年,超过七成的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和科研一线。2020年10月,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通过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

今天成立的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将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聚焦集成电路学科前沿,打破学科壁垒,强化交叉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记者了解到,集成电路学院将由原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与电子工程系共建,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探索“1+N”联合机制,与相关院系成立交叉研究中心,实现完整覆盖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

在师资团队方面,将通过兼聘、双聘等灵活务实的用人机制,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同时,学院将与产业链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全方位产教融合,面向产业最先进技术和最迫切需求,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

在人才培养方面,集成电路学院将招收本科生、专业型硕士生、学术型博士生以及专项博士生等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生。本科生培养将采用大类培养和书院培养模式,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将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主。

(来源:人民网,原标题:重磅!清华大学成立“芯片学院”)

中了勒索病毒不想交赎金?戴尔说,可以!

朱 朋博

提起勒索病毒?有朋友觉得类似共享单车上加的私锁,会觉得这样做非常的不道德,内心会发出正义的谴责。还有的人觉得,勒索病毒就好比家门被陌生人额外装了一把锁,凑近细端详,锁上一块小纸条:想拿钥匙开门?交钱吧!原来,这属于明目张胆的打劫。

现实世界的私锁可以用锤子来物理破解,但企业数字资产一旦遭受勒索病毒,确实是非常严肃的事。为了应对勒索病毒带来的风险,过去一年里,非常多企业都在已有的备份、容灾方案基础上,加入了应对勒索病毒“避风港”方案戴尔Cyber Recovery,为遭受勒索病毒的企业提供了不缴赎金的可能。

勒索病毒很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今对于拥有大量数字资产的企业而言,随时可能会遭受勒索病毒的攻击,当数据存储系统被加密,数据无法访问,进而导致业务中断,很快会遭受大量用户投诉,企业形象受损,严重的甚至可能倒闭,随着行业监管和立法层面的完善,还会遭到更严厉的惩罚。

图来自《2020上半年勒索病毒安全报告》

对于没有遭受过勒索病毒的企业而言,勒索病毒有些遥远。但不只一两家机构和组织宣称,中国已成为勒索病毒的重灾区,从腾讯《2020上半年勒索病毒安全报告》中可以看到,经济发达地区受勒索病毒关注更多,可见,勒索病毒时刻都在你我周围上演。

从操作层面来讲,勒索病毒的门槛并不是特别的高,并且,抓人、取证都很难。由于勒索者通常希望收到大量赎金,对于别有用心的技术从业人员来说,这是一个可能一夜暴富的机会,当勒索事件成为普遍现象之后,用社会发展的宏观描述来看,这甚至成了一种社会财富转移活动。

勒索病毒正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Cybersecurity Ventures曾预测,2019年每14秒就会有一家公司沦为勒索软件攻击受害者,2021年时这一间隔将缩短至每11秒。除了大名鼎鼎的WannCry(如果碰见它,的确都想哭)以外,还出现了多种别的勒索病毒。

与想象不同的是,被勒索的企业也不限于财大气粗的大公司,还有很大一部分(42%)涉及到小型企业,可谓是无差别攻击。

只不过,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行业,比如金融行业被成功攻击的比较少,这点在腾讯的《2020上半年勒索病毒安全报告》也有所体现。并不是说金融行业可以幸免,从埃森哲的数据来看,银行业的平均损失可是最高的!

勒索病毒大多是有组织的行为,许多攻击还呈现出内外勾结的现象。虽然是致富的捷径,但是不要轻易尝试,因为这是明显的犯罪行为,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即使这不是犯罪行为,也不要轻易尝试,因为这种付出和收获严重不成比例的体验,对于个人长期发展很不好。

总之,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勒索病毒愈演愈烈,埃森哲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将遭受5.2万亿美金的损失。

企业怎么应对勒索病毒?

当企业碰到勒索病毒能怎么办呢?

勒索病毒对企业带来很大损失,作为企业信息化负责人相关人员也难辞其咎,遭遇此类事件,如果束手无策任由事态发展,相关人员可能会流入人才市场从新找工作,如果能与勒索者斗智斗勇悄悄化解此次危机,那该有多好。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首先,协商交赎金当然是一种解决办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除了直接的赎金损失外,还得祈祷勒索者是个讲信用的人,你得盼着在交了钱之后对方真的解锁全部文件,盼着对方不会坐地起价,盼着对方不会在过几天没钱之后,又卷土重来一次。

但实际上,被加密勒索后,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企业成功恢复了文件,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丢失了大量数据,有大概55%的企业恢复了部分文件,还有大概13%的人就比较惨了,数据全丢了。

这组数据没有说明有多少是交了赎金的,但整体而言数据恢复的情况一点都不乐观,也就是说,一旦被勒索就是凶多吉少,交赎金并不是好的解决办法。所以,企业首先要尽可能防止被勒索,使用尽可能多的网络安全防御手段,需要企业员工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不过,由于勒索病毒通常针对的是企业的关键业务数据,所以,数据存储、数据管理以及数据保护厂商也在关注勒索病毒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全球最大的企业级存储公司戴尔科技集团,戴尔科技集团是全球少数关注数据存储、数据管理以及数据保护的综合型数据专家。

作为数据存储专家,戴尔的人经常出现在一些数据事故现场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偶尔也会出现在国内某大型云厂商的专家进行技术探讨,这种感觉就好像从全国各地进北京看病的人一样,戴尔的当“数据医生”的经验多。

对于勒索病毒问题,戴尔科技大中华区数据保护产品技术总监戴尔科技集团李岩认为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护,首先,数据要备份,第二,要做容灾,第三点,就是使用数据避风港方案。

备份系统是对抗勒索病毒的有效手段,备份可以帮助系统快速进行恢复,但勒索者也非常关照备份系统,勒索者会在加密攻击时会使用各种方法(包括钓鱼式)找到备份系统将其加密。被攻击后,企业只能盼着对方找不到备份系统,不过,经验老道的攻击者都不会放过备份系统。

所以,只有备份系统是不行的。那么,不是还有灾难恢复(DR)方案吗?

灾难恢复,比如常说的两地三中心也是一种数据保护方案,但其实这是一种数据中心级的保护方案,是为了业务连续性而设计的,容灾要防的是数据中心里的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或者人为灾害,它对于勒索病毒也不擅长。

备份容灾都不行,那勒索病毒就无解了吗?

针对勒索攻击的规范“避风港计划”

李岩表示,“网络弹性恢复(Cyber Recovery)”是对抗勒索病毒的终极手段。

这种终极手段就好比美国白宫的防御体系,虽然周围有防御导弹以及各种严密的安保手段,但白宫地底下还是构建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但非常神秘的“末日地堡”,用于在紧急时刻都确保白宫能发挥作用。虽然美国总统本人可能也没用过几次,但在许多美国大片中都戏剧化的方式演绎过,媒体也都公开报道过,很多人可能感觉许并不陌生。

美国政府针对金融行业发起的类似“护网行动”的演练中,发现金融行业存在的安全风险,于是,美国金融行业发起了一个叫“避风港计划(Sheltered Harbor)”的项目,用于保护金融行业的关键数据。如果说金融行业数据,比如客户贷款的数据丢失了,或者存款信息丢失了,问题可就太严重了,避风港计划就是要构建金融行业数据安全的最后防线。

关于如何最有效地保护关键数据和数字资产免受网络攻击的威胁,全球广泛多样的行业中的监管机构拥有共识。他们认为:以隔离的方式保护关键数据拷贝,是从勒索软件和毁灭性的攻击恢复的最好方式。具体的方式就是要建立“避风港”。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国家保密局在期刊《保密科学技术》中,建议国家要制定一个专门针对勒索攻击的规范。

上图是避风港设计的操作流程,第一步就是做备份,第二步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第三步是把这些数据放到Vault(金库)里,这里的数据都是不可篡改的,需要是隔离的但同时还要能访问。最后一步是恢复平台,当出现问题的时候由它来进行恢复。

虽然避风港的设计原理并不复杂,但经认证的解决方案全球仅有一家。

戴尔——避风港实施方案(Cyber Recovery)独家提供商

作为数据专家,戴尔针对这一需求在2015年制定了第一个隔离恢复解决方案,当时只是作为一个咨询服务来提供。在2018年,当此类需求越来越多,戴尔推出了产品化的解决方案,2019年成为目前唯一经过认证的符合“避风港”要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数据安全避风港能让企业在勒索病毒、外部恶意攻击下以及内部删库跑路情况下恢复关键业务数据,从而避免支付赎金,减少停业损失、商誉损失、机会损失、时间成本损失,避免法律诉讼风险等。

建立“避风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需要分析哪些数据对于业务至关重要,评估要保护的数据量。然后,需要相应的技术产品方案等,确保关键的数据被备份,备份的数据没有被加密,备份的数据不被篡改,能顺利完成恢复操作。同时,还需要企业的人员的配合,需要工作流程上作出调整。

戴尔有专业的团队能帮助企业完成这些过程,戴尔建议企业构建备份、容灾加Cyber Recovery避风港的三位一体的保护方案。

某跨国新能源公司不仅主数据中心的核心系统进行了备份,许多分支机构也都配备了备份系统,主数据中心里不仅构建了容灾架构,还构建了Cyber Recovery避风港方案,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

2019年,某软件企业遭受勒索病毒后的一个月里,感染的主机逐步增多,甚至连备份服务器也被加密了,企业安全部门为了避免责任私下里支付了部分赎金无果。最后,所幸在戴尔Data Domain里存部分备份原数据,从而完成了恢复。

这里并没有用到Cyber Recovery的功能,只是以防万一,将Cyber Recovery当做最后的防线。

戴尔在Cyber Recovery避风港方案方面已经积累了多达五年的丰富经验,该方案在全球有700多家客户,其中500家是去年一年里部署了该方案,每年都为戴尔贡献大量的营收。一方面说明了勒索病毒危机的严重性,同时也说明越来越多用户认可了戴尔Cyber Recovery方案的价值。

结语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防御手段都有可能失效。

传说中的“末日地堡”在与外界隔离的情况下提供48小时的空气,很快就得转移到别的安全的地方,并非绝对的坚不可破、固若金汤。

但作为负责人的大型企业以及企业安全负责人都应该了解安全可能带来的危害,尽可能降低带来的损失。面对勒索病毒,缴赎金并不是好的解决方式,强化安全手段是更合理的选择。

虚拟货币市场火热,硬盘挖矿将导致企业存储采购成本上涨

朱 朋博

最近,各种大容量SSD和磁盘价格开始上涨,目之所及,电商网站上的报价迅速涨了起来。

本以为是芯片短缺和元器件成本增长造成的,毕竟包括显卡、内存、主板、甚至CPU等硬件此前就开始涨价了,谁都没想到一直很稳的硬盘也能涨价,而且还这么快。

原来,随着虚拟货币行情向好挖矿市场的火热,硬盘也受到了矿老板的关注。

这一年,关注加密货币朋友想必都见识了矿潮的威力,自从去年9月份英伟达30系列显卡发布以来,一卡难求是所有人的处境,新的30系显卡有更低的功耗和更强的算力,非常适合挖以太坊,更巧的是,由于比特币和以太坊价格在此时暴涨,显卡价格也随之一路飙升,显卡以挖矿算力来定。

过去半年时间以来,许多人并没有等到参考价的显卡,只能高价购买显卡,目前30系显卡的平均价格是参考价的2倍以上,部分型号甚至是参考价的3倍,还有部分稀缺型号加价也买不到,有不少观点认为,背后都是矿工扫货造成的,不少抢到了首发显卡的用户已经将显卡从主机拆了出来二手卖掉了。

从时间来算,最早一批入手了3080和3090的用户早已经挖回了买显卡的钱,现在挖一点都是额外赚的,最早一批买了30系显卡主机的人如果卖掉了显卡,等于白赚一台除显卡以外的一套主机,挖矿背后的高收益是挖矿市场火热的根本原因。

可能是由于30系显卡奇缺,很多人根本买不到显卡,一些人开始找除了显卡挖矿意外的新的挖矿方式,这其中就包括如今非常火热的IPFS对应的Filecoin,以及这导致硬盘价格暴涨的奇亚币(Chia),价格上涨都是仅半年以来的发生的。

Chia Network(奇亚网)是由BitTorrent发明者Bram Cohen创建的区块链和智能交易平台,它实现了自2008年比特币以来的第一个新的Nakamoto共识算法,它用时空证明取代了依靠超大量计算能力获取的“工作证明”,也就是改变了分配激励获取代币的方式。

它的算力不是靠CPU、GPU或专业的ASIC矿机,所以电力损耗比较小,相比挖比特币或者以太坊,这是一种更电力友好的虚拟货币,它不像IPFS那样需要八核处理器256GB内存那么强的设备,甚至2GB配置的树莓派也支持,门槛是非常低。

它主要使用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来挖矿,由于挖矿过程需要频繁读写操作,所以对于硬盘的性能以及硬盘的容量都有较高要求。

由于挖矿过程对于硬盘的损伤还是非常大的,所以,矿工更喜欢可靠性更高的企业级大容量硬盘,也就是说,对于小容量的消费级硬盘的影响并不大,至少目前为止是这样的。如果这一局面持续下去,很可能会影响到这些小容量的硬盘,毕竟从显卡市场的前车之鉴可以看到,几年前的老显卡也涨价了。

不过,许多人认为,奇亚币的隐含较大风险,但在狂热的矿潮之下,矿老板开始扫硬盘已是不争的事实,短期内可能造成企业级数据中心市场硬盘采购成本的上涨。

许多人在盼着矿潮过后的日子,对于许多依靠显卡挖矿的人来说,如果矿潮退去,显卡还能卖给广大游戏玩家回本,毕竟一张显卡的使用寿命还是很长的,低价卖显卡也是不错的降低风险的方式。

而硬盘就不太一样了,企业级用户更关注硬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会接受挖过矿的硬盘,消费级用户也普遍不需要超大容量的硬盘,如果矿潮退去,用硬盘挖矿的人可能会承受更大的风险。

迎产业东风,CEF首届中国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峰会圆满召开

张 妮娜

4月9日,由中国电子展(CEF)组委会、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峰会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峰会邀请产学研协领域的先进代表共同探讨当前基础元器件产业在十四五规划蓝图下的新趋势和新机遇,以及在垂直领域与5G、物联网等新兴应用的协同发展和赋能作用。

年初工信部印发《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基础电子行业发展设立了总体目标,到2023年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要达到21000亿元,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生产大国的地位。政策利好,无疑给产业注入一剂强心剂,被业界誉为产业东风。

《行动计划》的推出势必激励产业创新,推动市场和应用。素有元器件风向标展会之称的中国电子展(CEF)以此为契机,4月9日在深圳首次举办电子元器件产业峰会,从基础电子角度切入产业发展。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会长陈雯海先生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元件强基,是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希望把基础元器件产业峰会做成品牌峰会并延续下去,通过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业界探讨交流,助力产业加快创新。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云庭进行的“集成电路与产业全球化”主题演讲从产业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人才缺失、创新滞后等方面分析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和挑战,并针对落后的局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集成电路产业链全球化不会改变,各国应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十四五规划将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电子元器件作为基础而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迎来发展机遇。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的“十四五电子元器件产业趋势与机遇”演讲中提到,产业重点领域的创新在于基础元器件,而非下游的终端应用,我国应建立多元化的产业体系,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同时增强优势、补齐短板,从终端应用促进上游产业发展。

西人马高端芯片事业部总经理周强在“西人马的“芯”动力”演讲中,从产业的设计、制造、设备等的缺失说起,讲述西人马如何从人才和研发发力,形成具备核心优势的解决方案并运用到不同的应用场景中。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黄卫平分享了在信息光电子芯片国产化策略与路径的思考和建议。他表示光电子芯片属于半导体范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获得重视,在十四五规划提出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重新定位,将会有更多人意识到其未来在信息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电子元器件应用与供应链分会副理事长吴振洲向与会观众介绍了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元器件应用与供应链分会ECAS在进行“安全稳定的芯片供应链问卷调查”的过程中的一些发现。这项调查从四个纬度,即购销、标准、产学研、本土化,探明电子制造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包括元器件制造商、原厂、代理商、贸易商、下游终端集团企业面临的真实现状和潜在的问题。

首届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峰会让嘉宾、与会者在思想碰撞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认识,对于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的了解也有一个清晰轮廓。路漫漫,唯有携手并进,方能共创共赢,在《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峰会将持续推进产业协同,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国家关于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刚出台,首届电子元器件产业峰会的推出意义重大,将持续关注中国电子展CEF和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峰会,关注CEF每年三次在深圳、上海和成都聚焦元器件产业的应用场景展现。

英特尔发布第三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以IDM稳定供给进入10nm时代

朱 朋博

北京时间2021年4月7日,英特尔正式发布第三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双路型号,作为市场的主力型号,英特尔显然是有备而来。得益于先进的10nm工艺,除了整体规格配置上有大幅提升,性能有46%的提升以外,英特尔更愿意强调在场景优化和生态上的优势。

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数据中心销售总经理陈葆立

英特尔为其配备了最新的10nm制程工艺技术,标志着至强处理器正式进入10nm时代,下半年消费端十二代酷睿也将迎来10nm时代,看来,英特尔IDM能保证较为充足的产能供应,IDM模式在芯片非常短缺的2021年显得更有优势,能保障企业供应链的稳定性。

一个月前,英特尔新任CEO帕特基辛格宣布的IDM 2.0计划也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优势。

先来看规格

此次发布了共计36个SKU信息(图来自Intel官网

规格上,第三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有最高40核(8380)的规格,与第二代相比,IPC提升达20%,与第二代28核的8280相比,平均性能提升了46%,AI推理性能也提升了74%。

性能提升数据(上一代8280 vs 新一代8380)
第三代vs第二代主要参数差异

此次发布的第三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采用的是Sunny Cove微架构,缓存方面,每个核心的L1L2L3 Cache与上代相比均有大幅提升。内存规格从6通道升级到了8通道,内存频率开始支持3200内存,内存容量从最高4.5TB提升到了6TB。核心间的UPI带宽也有所提升。

第三代vs第二代,常用Benchmark测试数据

IO方面,此次发布至强开始正式支持PCIe 4.0,提供64个PCIe通道,上一代仅提供48条PCIe 3.0通道,新一代至强搭配新一代的傲腾持久内存傲腾200系列以及P5800X NAND SSD使用效果更好。

有人会觉得PCIe 4.0出现会降低用户对于傲腾SSD的需求,其实,最新的支持PCIe 4.0的傲腾固态盘5800X不仅IOPS提升了4倍,而且相较于NAND固态盘延迟降低13倍,傲腾介质优势对于NAND有降维打击的效果,能更好满足非常严苛的SLA要求。

回应AMD,第三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在架构上有优势

前不久,AMD发布第三代霄龙处理器,许多人非常期待看到英特尔在第三代可扩展处理器能做出回应,作为优势对比,英特尔在处理器架构上谈到了架构上的特点,以及在缓存和内存时延上的优势。

上图提到的是缓存的时延表现,英特尔认为许多关键型工作负载都需要一致的响应时间,才能提供一致的SLA,英特尔的L3缓存设计可以获得一致的响应时间,而AMD的第三代霄龙每个都有各自独立的缓存,会导致缓存访问时间的差异。

另外一个是DRAM时延优势,第三代至强的本地和远程访问时延比米兰最多低30%的水平(139ns vs 192ns),内存频率不仅提升到了3200,而且每个内存通道都可插两条内存。DRAM加上傲腾持久内存,可提供的内存容量为6TB,比隔壁AMD多2TB内存,在内存数据库等内存容量有要求的场景更有优势。

此次两路处理器一共发布了36个SKU,加上去年6月份发布的四路和八路型号,第三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共有51个SKU,覆盖多个场景,加上英特尔在傲腾持久内存和SSD以及网络和FPGA加速器等产品上的布局,综合实力上,英特尔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是AMD所不能比拟的。

强调场景优化的优势

很多时候,抛开场景谈性能都不靠谱,英特尔也更喜欢强调在特定工作负载优化时的优势。

为了优化场景,英特尔内置了多种加速指令集,VNNI、AVX-512、VPMADD52、SHA、VBMIAVX 512等多种指令集,使得包括HPC、云和AI推理等场景中的性能相对于没有这些指令集的AMD霄龙处理器有较大优势。

与两年前Q2发布的上代产品相比,新一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在多个热门场景的性能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参考数值,在云计算的延迟敏感型负载,在5G的网络和通信工作负载,在IoT场景中的图像分类场景,在HPC疫苗研发建模场景,在AI的语言处理推理等场景中都有非常可观的提升。

最懂AI的处理器:继续强调AI推理能力

英特尔一直在强调至强处理器的AI推理能力,作为目前业界唯一一个内置AI加速的数据中心级x86 CPU,英特尔此次发布又进一步加强了AI计算能力,与AMD霄龙7763相比,图像识别性能高出25倍,运行常见的20多种机器学习模型时,甚至比英伟达A100 GPU的性能还要高。配合软件上的优化,第三代至强在部分算法上的性能表现甚至能有百倍提升。

优化安全能力

安全性方面也有进一步强化。此次发布在至强上首次引入了SGX英特尔软件防护扩展技术,SGX可提供可信的执行环境。此外还采用了英特尔平台固件弹性技术来抗击DDoS,采用了英特尔密码操作硬件加速技术来减少加密计算对于性能的影响。

生态与市场

英特尔给出的数据称,自2017年发布以来,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出货量超5千万块。由于2020年六月份发布的第三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都是四路以及八路处理器,出货量会比较低,所以,五千万的出货量绝大部分都是前两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贡献的。

有八百多家云服务商都使用了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在云时代的背景下,英特尔更愿意强调在云以及多云环境中的价值。在发布会现场,国内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服务器厂商、云厂商以及独立软件开发商,都作为英特尔合作伙伴并见证了新一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发布。